章末验收评估(十) 化学实验基础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4·莆田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测定某浓度盐酸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 D.中和滴定,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后才能使用 2.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后进行过滤 B.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 C.制备Fe(OH)3胶体时,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沸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 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用酸性KMnO4 目的 溶液滴定 Na2SO3溶液 B 配制稀硫酸溶液 C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
在铁制品上镀铜 装置或操作 4.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图①可以用来制取Fe(OH)2沉淀 B.图②可以用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C.图③可以用来收集一瓶纯净的SO2 D.图④可以用来分离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
5.(2014·厦门质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对比法和实验法。以下实验设计中不合理或不严密的是( )
1
A.测定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B.镁和钠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镁和钠的金属性强弱 C.铁分别与氯气和硫反应,判断氯气与硫的氧化性强弱
D.测定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操作 将某钾盐固体溶于盐酸 向可能含有Fe2的Fe2(SO4)3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ID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现象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KMnO4溶液褪色 结论或解释 该钾盐是K2CO3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原溶液中无NH4 ++C 试纸不变蓝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用到氯气,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向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
(4)操作③中,将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与CCl4在分液漏斗中混合、振荡摇匀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漏斗的下端尖嘴处紧贴在承接的烧杯内壁上静置后,下面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经过蒸馏可以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该实验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锥形瓶外,还需要________,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所处位置为________,锥形瓶中收集到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制备造纸原料(BaSO3),并测定产品的纯度。
(1)甲同学利用图Ⅰ装置制取BaSO3,则图Ⅰ中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图Ⅱ中所给仪器(数量能满足实验的要求)组装一套装置来测量甲同学制取的BaSO3的纯度,则仪器接口顺序为________。实验中他先称取图Ⅰ中实验所得干燥沉淀w g置于图Ⅱ装置的试管中,通过A向试管内加入________(可从稀盐酸、稀硝酸、稀NaOH溶液中选择一种)。实验后,测得吸收SO2气体的装置增加m g,根据此实验数据可计算出沉淀中Ba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m、w的式子表示)。
(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有缺陷,请指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中有误差且不易消除,他另外设计了一种测量纯度的方案,实验中他仍然先准确称取干燥沉淀w g,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得到另外一种数据,通过计算即可确定沉淀中BaSO3的质量分数,该数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6分)(2013·衡水质检)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1)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制备Na2S2O3·5H2O的装置和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K1,并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
Ⅱ.C中的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C中溶液的pH
3
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
Ⅲ.过滤C中的混合液。
Ⅳ.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
①Ⅰ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
③Ⅲ中,“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填化学式)___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依据反应2S2O23+I2===S4O6+2I,可用I2的标准溶液测定产品的纯度。取5.5 g
-
-
-
产品,配制成100 mL溶液。取10 mL溶液,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 mol/L 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编号 溶液的体积/mL 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 10.00 19.99 2 10.00 19.98 3 10.00 17.13 4 10.00 20.03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②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________。(Na2S2O3·5H2O的式量为248)
11.(16分)(2014·肇庆模拟)Ⅰ:某兴趣小组欲在绿色环保的条件下探究大气污染物SO2
的性质,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了上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
装置相比,A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Ⅱ: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SO23、SO4、HSO3等阴
-
-
-
-
离子。
请回答:
(3)氨水吸收过量SO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已知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2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 mol·L
-
-1
盐酸、2 mol·L1 HNO3、1 mol·L1 BaCl2
-
--
溶液、1 mol·L1 Ba(OH)2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SO23、HSO3,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步骤1:取适量“吸收液”于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取1 mol·L1 BaCl2溶液向小烧杯滴加直至过量。 步骤2:将小烧杯中的浊液过滤、洗涤,再用适量水把附在滤纸上的固体冲入另一小烧杯中;向冲下的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期现象与结论 若出现白色浑浊,则溶液中存在SO23或SO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选C 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事先润湿,A选项不正确;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必要烘干,B选项不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有机层在上层,水层在下层,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选项正确;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D选项不正确。
2.选B 在加热的条件下Fe、Cu均可与浓硫酸反应,A错误;向NaOH溶液中滴加Al2(SO4)3溶液先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会消失,B正确;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馏水加热煮沸,然后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停止加
2-、热,C错误;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可能含有CO3---SO23、HCO3、HSO3,D错误。
3.选D A项中KMnO4溶液不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B项中容量瓶不能用于稀释溶液;C项中在铁制品上镀铜,待镀铁制品应放在阴极。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项正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