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问题研究
作者:陈耀飞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第10期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社会艺术教育也获得了迅速提升。具体表现在:社会艺术开课率有较大提升;授课内容有了很大变化;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方法、手段等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提升;社会艺术教育的革新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转变。但是作为培养社会艺术教育人员的重要实践基地,社会艺术教育还不能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社会教育艺术授课规范》的具体要求。其中,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笔者作了以下探索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加以总结归纳,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实现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作出贡献。
【关键词】社会艺术教育 高校专业艺术教育 授课系统建设 脱节问题与对策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2017年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XSYGG201714)。
前 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加强美育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仅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02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多项关于艺术事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因此,当下我们在面对社会艺术教育以及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不平衡的问题时就更应该给予明确的态度,选择合理的方法并正确引导,使它们能够进行有机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更加完善。
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基本艺术教育革新,但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因此,笔者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并归纳总结,希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依据《社会教育艺术授课规范》统编的人教版教材及各省统编的各类教材同期在全国地区推广使用的状况,探索新教育理念地区在艺术教育授课方面的实际操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这一课题的具体要求作出选择。通过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以便取得一个相对清晰、明确的探索方向。同时,也综合了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了解专家们对于这个短板问题的分析,从而使自己在研究“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的时候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性指引和一些相对合理的建议。
2.调查法
调查法是笔者在教育领域专家就“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这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对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结合的相关情况分
析、调查。通过这些分析调查使自己能够获得最新的资料以及最切实际的经验,这些第一手资料为撰写论文提供基础。
3.描述性分析法
描述性分析法是在“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的论文写作中,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专家的文献研究以及亲身调查获得了很多关于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结合的资料,同时也对“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笔者用描述性的方法将所获得的资料以及数据通过自己的研究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发现解决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对策。
4.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指在经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描述性分析法之后,对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结合的情况有一个定性分析和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进行定性的思考、总结和分析,以求获得自己的结论。
笔者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归纳总结,并且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前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将国家认可的、符合实际的、由权威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主要参考。其次,若没有权威数据,就会寻找其他相关数据,尽量做到公正客观。在以上资料来源不多的情况下,笔者也会寻找相关出版物收集资料,并且向行业内研究“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如何结合”的专家进行请教和交流,力求使自己对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一个更综合、全面的认识。
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脱节现象
教育部要求各地区艺术教育在启动新一轮师范教育革新工作中,应根据基本教育新授课系统的要求:调整培养目的、授课结构、课程设定;革新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实际操作环节;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准;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水准与自我提升能力。近年来,在这部分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社会艺术教育在教学革新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增加、变革,社会艺术教育在教学的革新上已经明显滞后于基本教育革新。不少社会艺术教育的毕业生,在真正褪去“学生”的外衣,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时候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面对“学与教”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很难找到平衡点。而这种尴尬的现状也正好说明了,社会艺术教育照搬专业艺术院校教育系统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及目标。面对教育革新的滚滚浪潮,社会艺术教育在现行的办学理念和框架下所培养出来的艺术教育者能否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艺术教师,这是摆在每一位社会艺术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要使大家培养的艺术教师胜任社会艺术教育,要使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形成良好、顺畅的对接,必须从多个方面对社会艺术教育进行革新。为此,笔者拟从社会艺术教育的培养目的、授课设定和教育实习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观念脱节
高校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理念涉及“感受与鉴赏、表现、制造、艺术与相关文化”四个授课目的领域。而与之对比的是社会艺术教育教学缺少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教学模式不平衡:授课目的固守于传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制造与表现;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却忽视民族文化传承;重视专业知识培养却忽视师范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2.授课脱节
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培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艺术类人才,而且也要全面提高在校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水平,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水平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艺术教师。因此,社会艺术教育在授课系统的构建上也应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社会艺术教育在授课系统的构建上依然按照传统做法,沿袭专业院校的老路,将已然落后的教学思想和应付考试的授课作为主导。不仅教育思想授课比例、民族艺术授课比例、技能传授课程比例均偏低,就连师范能力培训授课、现代化多媒体应用技术授课都少得可怜。以安徽省内社会艺术教育艺术授课开设情况为例:调查显示实践教育环节在这部分学校中缺少足够重视,艺术授课也多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民族艺术授课和师范能力授课比例不足,仅在选修授课中有一定比例。
3.内容脱节
目前的艺术教育内容要求多元化、民族化以及传统化,但是社会艺术教育却与之背道而驰。不仅在教育内容上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上也难以与之适应。这样的现状又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所需求的艺术人才呢?
社会艺术教育的缺点及社会艺术教育
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脱节的后果
1.社会艺术教育的缺点
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相比,社会艺术教育难免呈现出自身的劣势,并且可以说是有些混乱。但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中,优胜劣汰仍是不可改变的规则,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与生存就必须具备自己的优势。
首先,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相比,在培养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之前衍生的艺术培训机构为例,就会发现他们的教育者流动性较大、专业性较差。虽然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但是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水平仍然无法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相比较,而这样的自身弊端是十分不利于艺术教育发展的。
其次,社会艺术教育没有一个严格可行的标准进行监管,这也造成了社会艺术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却仍有的人在浑水摸鱼,达不到一定质量。
最后,社会艺术教育由于其存在社会性的本质,因此在培训社会艺术人员和艺术教育者的时候多呈现出一种“盈利”的目的,这也就使很多在社会艺术教育下衍生的培训机构倾心于利益关系而忽略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表现出的差异性。
2.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脱节的后果
由于社会艺术教育与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脱节情况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致使社会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堪忧,出现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满意,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孙作东、王辉在《试论从社会人员艺术教育教育质量现状看社会艺术教育艺术方面教学革新》一文中指出:“当下社会人员艺术教育整体素养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为:(1)教师艺术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2)社会艺术教育人员专业基本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艺术方面教学中的使用与普及程度不够;(4)艺术方面教学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本艺术方面教学的规律;(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使用新授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