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罗朝阳、周晓莲 项目组主要成员:
赵世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客座教授 罗朝阳 工学博士、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杨洪兴 教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 周 英 副教授、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 张家平 副教授、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周 宇 副教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主任 阳 涛 副教授、数控技术教研室主任
周晓莲 工学硕士、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教研室主任 张 平 讲师、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主任 陈 涛 讲师、汽车运用与维修教研室主任 王 刚 讲师、基础教研室主任
侯亚东 工学硕士、智能制造专业群骨干教师
冯柯茹 讲师、硕士研究生、智能制造专业群骨干教师 段 军 讲师、智能制造专业群骨干教师 周传彪 讲师、智能制造专业群骨干教师
樊 超 兼职教师、重庆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警涛 兼职教师、日立电梯四川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蒲志春 兼职教师、海尔集团重庆工业园高级工程师 罗钧坚 兼职教师、四川悦安重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 / 21
一、建设目标
立足达州经济发展,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为重点,推进“校企协同、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在生产性、准市场化工厂环境中,实施树立企业文化、提升职业技能、形成团队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条件,与海尔集团、京东方等企业深度合作,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研用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全国先进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弘扬“工匠精神”,发展“大匠文化”,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品德高尚, “有一套够用的智能制造专业知识、有一手职业化的智能制造专业技能、有一身终身可发展能力”的智能制造杰出技能人才。
到2024年底,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四川省行业内高度认可、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一流专业群,完成“8个1,5个2,2个3,1个6”。建成“产、教、研、用”四位一体的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链1条,增材智能制造共享实训中心1个,虚拟仿真中心1个,扩建工业机器人操作工职业资格培训中心1个,集成自动化控制实训中心1个,电气技术培训中心1个,工业管理实训中心1个;教学名师2名,专业带头人2名,教授培养2名。建成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完成教改项目3个,教材2部,科研项目2项。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6项。
到2030年底,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国内行业内高度认
2 / 21
可、西南地区一流专业群。建成“产、教、研、用”四位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链1条;国内特色重点专业1个。
到2050年底,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群。
二、建设基础
(一)专业群概况
智能制造专业群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专业群从2001年至今已有17年的高职办学历史,为企业培养了1700多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拥有技术精、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智能制造专业群师资力量雄厚。建成了双师素质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30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70%;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9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0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1名,“双师”型教师为100%,来自企业的教师占80%以上。
2.实践教学条件渐趋完善
建有融教学做一体的校内实习工厂,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以及省示范项目支持的实训基地。现有逆向工程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与传感器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机与电力拖动实训室、液
3 / 21
压与气动实训室、数控车床维修实训室、机械设备维修实训室等十余个实训室,主要设备100余台(套),价值近1000万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建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需求。
与达州经开区及7个县(市、区)工业园区开展校地园合作,把园区的企业作为有关专业的实训基地。
综合实训条件良好,并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为全面实施“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建构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通过省示范建设,重构了“五位一体”的“校企协同,工学交融”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中,从以往的“理论+实践”,到理论和实践分开,到后来的项目化教学,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提理论,直至现在的有效课堂,使教学项目与企业要求挂钩,与工作岗位和技能挂钩,同时进行“以赛促学”的改革,与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相互学习,促进师生学习交流。为保障教学质量,本专业群开展的是小班教学,通过改革专业群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
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实施了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前2年主要在学校进行基本理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训,以及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相关讲学,最后1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课程设计。同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由学校和企业一起进行人才培养,在学校有老师同时在
4 / 21
企业有师傅,前2年学院和企业交替学习,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课程设计。目前已经与日立电梯等企业建立了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形成了稳定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
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专业职业技能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双证率”9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以上。
5.创新创业初见成效
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学院社团活动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目前正营业的有逆向建模工作室、手机维修店、摄影棚、网络游戏设备、奶茶店、卤肉店等等。
6.本专业群在行业的影响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是达州欠发达区域工科职教的龙头,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在整个区域职教领域内起着引领带头作用。同时,作为达州唯一的高职工科专业,因此本专业群有责任和义务去争创一流,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做出积极贡献,努力为川陕革命老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本专业群建设的“达州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产学研基地”把学院、政府和企业联系起来,用项目和服务的形式将学院和企业的资源进行共享,进而培养能接地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真正做到“产、学、研、用”一体化。
5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