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单选题
1.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确立起()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指导原则。 A.科学发展B.和谐发展C.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
2.()的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耕地、空间、能源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决定的。
A.信息经济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知识经济理论D.人力资源理论 答案:店名
3.()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A.人力资源B.人力资本C.人才D.劳动力 4.人力资源的(),核心表现为人力资源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A.能动性B.再生性C.创造性D.高增值性 5.美国1978年制定(),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作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
A.公务员伦理法B.政府伦理法C.公务员伦理法典D.政府伦理道德法 6.在知识经济社会,()作为第一生产资源,呈现出以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智能化态势。
A.科学技术B.知识C.人才D.人力资源
7.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且呈现出()的趋势。 A.边际收益递增B.收益不变C.利润递增D.边际收益递减
8.第一个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A.英国B.美国C.德国D.比利时
9.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 A.俸禄B.品秩C.薪级D.等级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开始施行。 A.2007年7月1日B.2006年1月1日C.2006年7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11.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地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人机构则多是营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
A.公共利益B.集团利益C.社会利益D.政党利益 12.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
A.创新趋向B.保守趋向C.利益趋向D.激进趋向
13.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
A.选人B.用人C.育人D.留人 14.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 A.行政执法行为B.创新性行为C.功利性行为D.行政管理行为
15.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人才为主。
A.专业性B.通用性C.技术性D.政治性
16.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制度,保证了行政工作的连续性。 A.两官合一B.不分开C.相互融合D.两官分途
17.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相应的()制度,使公务人员的职业稳定。 A.进入退出B.工作稳定C.退休养老D.职业保障
18.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 A.功绩制B.两官分途制C.专业性D.权威体制
19.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它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人事管理方式和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 A.因事设人B.因人设岗C.岗责匹配D.以岗定薪
20.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实行的是品位分类制度。它是一种以文官的个人条件,如学历、资历等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管理方法。这种分类是以()为中心进行设计的。 A.人B.事C.岗位D.责任
21.()是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A.致仕B.俸禄C.职品D.品秩
22.()是指官吏因年老或有病不能继续任职时,交还朝廷所给予的官职及待遇,退职休养。 A.致仕B.俸禄C.职品D.品秩
23.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表现为政府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人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为典范,管理法规齐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功能完善。 A.人力资本B.权威体制C.功绩制D.理想型官僚体制 24.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B.严格绩效考核C.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25.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B.市场机制C.第三部门D.公共部门
26.()认为没有非常的精力和工作能力便不可能成为天才。 A.李卜克内西B.爱因斯坦C.舒尔茨D.亚当斯密 27.21世纪最重要的是()。 A.人力B.财物C.信息D.技术
28.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属于()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A.宏观B.微观C.中观D.局部
29.一个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属于()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A.宏观B.微观C.中观D.局部
30.()是人力生态环境系统的本质特征。
A.动态平衡性B.整体相关性C.矛盾统一性D.因果联系性 31.()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A.马克思B.舒尔茨C.亚当斯密D.泰勒
32.在人力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有的要素变化快,有的变化慢,下列中,()变化相对要快一些。
A.经济要素B.政治因素C.自然因素D.政治体制
33.我国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坚持()的基本方向。 A.择优录用B.扩大民主选拔C.民主推荐D.公开平等竞争 34.我国领导干部在分配制度方面要坚持()原则。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少数人先富起来D.公平与效率兼顾
35.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始自(),但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却早已有之。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代D.20世纪80年代 36.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A.培训B.教育C.素质D.投资
37.()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舒尔茨 38.以下属于古典经济学家的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舒尔茨 39.亚当斯密的最著名著作是()。
A.国富论B.道德情操论C.科学管理原理D.政治算术 40.以下属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马克思
41.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标志是()在1960年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舒尔茨 42.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舒尔茨
43.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现实却相反,这种现象被称为()。
A.中等收入陷阱B.刘易斯拐点C.囚徒困境D.里昂惕夫之谜 44.在人力资本微观研究思路上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是(),并被看作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
A.卢卡斯B.舒尔茨C.贝克尔D.罗默
45.20世纪80年代,罗默以技术内生和规模收益递增为前提,建立了()的增长模式 A.技术递增B.收益递增C.规模经济D.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
46.()提出了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区分了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内生效应和外在效应
A.卢卡斯B.舒尔茨C.贝克尔D.罗默
47.()提出了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认为知识投入或人力资本与投资是结合在一起的。
A.卢卡斯B.斯科特C.贝克尔D.罗默
48.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
A.消费支出B.生产支出C.短期过程D.可预期回报活动
4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以()为基础,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具有社会延展性。 A.公共权力B.个人权利C.组织利益D.国家利益 5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特征是()。
A.社会延展性B.成本差异性C.绩效测定的困难性D.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5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在进入公共部门时,剩余索取权会受到限制甚至被删除,这说明其具有()性质。
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
52.()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
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B.公共部门工作分析 C.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使用D.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5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为导向。
A.公共服务B.公共价值C.公共产品D.公共利益
54.()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订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A.人力资源的环境分析B.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
C.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状况D.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5.()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A.德尔菲法B.自下而上预测法C.人员继承法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5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从规划的时间上划分可分为长期规划,长期规划的时间一般是()年以上。 A.2B.3C.5D.10
5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从规划的时间上划分可分为短期规划,短期规划的时间一般是()年以下。
A.0.5B.1C.2D.3
58.先由最低层次的部门开始,各部门依此预测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最终得出人员需求的预测总数的方法是()。
A.德尔菲法B.自下而上预测法C.人员继承法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59.通过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某一问题进行预测,通过综合他们各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这种预测是()。
A.德尔菲法B.自下而上预测法C.人员继承法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60.通过建立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数学形式反映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从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推测需求量的变化,这种预测是()。
A.人员继承法B.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C.回归分析法D.比率分析法
6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与过程。 A.劳动关系管理活动B.人事管理活动C.组织管理活动D.劳务关系管理活动 6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A.人力资源考核B.人力资源招募C.人力资源培训D.\人力资源流动 63.()是我国公务员交流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64.()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流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A.人力资源政策B.人力资源供求关系预测C.人力资源制度D.人力资源市场
65.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一般只改变隶属关系和工作岗位,不涉及()的变换。 A.组织关系B.身份C.工作性质D.人事管理
66.公务员法第64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A.副巡视员B.副调研员C.副主任科员D.主任科员
67.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68.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69.()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70.()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71.()是指机关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72.()是取得或解除公务员身份的一条途径,身份的改变是他于其他交流途径完全不同的地方。
A.调任B.聘任C.转任D.挂职锻炼
73.()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系列的公务员进入公职系统,一般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择优录用。
A.副巡视员B.副调研员C.副主任科员D.主任科员
74.调任一般是针对在原单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以上的非领导职务或有一定职称、资历的人员,并在调入机关后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或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 A.副巡视员B.副调研员C.副主任科员D.主任科员
75.在我国,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为规定为()年以内。 A.1B.2C.3D.4
76.()是人力资源流动的基本渠道。
A.人力资源市场B.政府安置C.组织安排D.计划调配 77.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调配功能B.反馈功能C.教育培训功能D.管理功能 78.作为一种常规性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管理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A.人员招聘与录用B.员工培训与开发C.员工激励D.工作分析
79.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A.工作分析的目的B.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D.工作分析信息的收集
80.()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A.职位分析问卷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C.体能分析问卷D.心理分析问卷
81.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A.职位B.工作C.工作条件D.人
82.()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 A.工作评价B.工作分析C.职位分类D.品位分类
83.()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