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2.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3.以下哪些不属于拓展型课程?( ) A.小学自然常识教育 B.环境保护教育
C.学生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育 D.中学生物教育
4.下列哪项不是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 ) A.调节作用 B.导向作用 C.评价作用 D.激励作用
5.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德育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B.智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动力
C.体育以改善身体素质为基本任务 D.美育努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 6.( )是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 A.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终身教育的实现 D.人类教育的产生
7.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8.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属于哪种教学原则?(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0.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 )都曾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A.苏格拉底
B.费尔巴哈 C.夸美纽斯 D.黑格尔
11.小组活动主要包括( )。
A.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B.学科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C.学科小组、技术小组、文艺小组、体育小组 D.学科小组、文艺小组、体育小组
12.下列书中,哪本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赫尔巴特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 A.《大教学论》 B.《教育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13.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5.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6.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 A.了解学生 B.建立学生档案 C.做好先进生工作 D.做好后进生工作
17.动物小观察、小饲养等活动属于( )。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技能活动 D.科技活动
18.“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句话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名言?(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杜威
19.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格尊严权 B.受教育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20.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2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2.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3.学生学习特点的特性主要有( )。 A.独特性、变异性、发展性 B.稳定性、灵活性、发展性 C.独特性、创新性、发展性 D.灵活性、变异性、发展性
24.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外语属于什么科目?( ) A.基础性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