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防止废水污染。 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4、防止噪声干扰。
(四)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均衡分布工业区,减少单向高峰交通量
二、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
(一)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足够的用地面积;减少开拓费用;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居住用地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间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
5、同一工业区的工业企业,相互之间在环境卫生方面不应发生不良影响。 6、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工业与城市的协作,协调水资源、电力、废水处理等,节约用地。
(二)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可以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 1、布置在城市和居住区内;
2、布置在城市边缘;
3、布置在远离城区的郊区和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三)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模式
1、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1)平行式 2)垂直式 3)混合式
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1)工业区包围城市
2)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交叉布置 3)组团式布置 4)群体组合式布置
第四节 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
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类型
1、 集中布置 2、 分散布置 3、 轴向布置
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的构成要素:
1、将步行放在交通设计的第一位;
2、区域内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形成包括电车、轻轨和公交车等的综合交通系统; 3、区域的节点上包含了相互临近的写字楼、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多种用途; 4、每个节点进行高密度、高质量的开发,节点的范围在轨道交通站点5分钟步行范围内;
5、每个节点内可以方便地使用自行车、滑车和滑板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6、每个节点内的停车地点在轨道交通中心5分钟步行范围内,停车地点尽可能精简。
TND(传统社区开发)模式的基本特征:
1、一个独特的中心和边界;
2、不同的混合的功能使用和建筑类型; 3、多种体量的建筑和多种类型的住宅; 4、相互连通的步行街道;
5、一系列公园、广场和市政建筑,位于重要的位置。
第五节 城市中心区规划
现代CBD特指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定区域,它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在功能构成、空间形象,还是在交通运转方式,设施配备等方面都已经演化为一个相当独立的区域,它的职能已经超过城市本身的意义,变成全球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系统中的一个单元。
功能结构 传统CBD 以零售商业、娱乐业为主,附有部分办公、管理职能 现代CBD 以商务办公(信息产业)为主体 ,辅以相应的服务设施 职能 以商业零售、城市居民公众活动为特征 以城市中心区为中心,传统建筑为标志,商业活动为空间特征 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城市交通网的核心,强调人的尺度 以商业行为为导向的公共活动 参与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 以高层、超高层写字楼为特征和标志 相对独立的交通单元,强调交通效率 以“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换 CBD职员 形象特征 交通特征 活动方式 参与者 普通“城市人” 活动特征 强调人与人的交往 强调运转效率 建设方式 逐步扩大,积累 一次性建设或大规模更新改造
解决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途径
疏解交通源和分解交通流
1)调整布局
■调整城市商业体系 ■调整商业中心用地布局形态
▲由沿街两侧均衡发展调整为偏重一侧发展; ▲由沿街坊外围发展调整为向街坊纵深发展; ▲由线性布局或线面结合布局发展调整为成片区布局。
2)改善道路系统
开辟外环路; 修建平行道路; 增加道路密度; 加宽路幅;
合理展宽交叉口,改变交叉口形式; 增设停车场、库
3)优化交通组织
(1)限制交通 限制车辆种类; 实行限时交通; 限制车行方向。 (2)实行交通分流
平面上的交通分流--交通渠化和设置专用道; 空间中的交通分流--建设立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