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魅力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3、关注城市文脉与文化
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4、关注人际交往
促进人们“面对面”直接交往是未来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个主要倾向。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总论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内涵的演变 计划经济时期:
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的继续和深化,是国民经济计划在空间上的落实。
市场经济初期:
城市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国家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
新世纪: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现阶段: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一个“尊重”,五个“统筹”)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大中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Master pl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工作方法: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规划期限:二十年
(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500万
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 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万 (5)小城市:城市人口50万以下
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 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二)市(县)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市(县)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治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原则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划定城市规划区。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三)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内容
1)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