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惜制度概述
论文关键词:上海遗产爱惜法律制度治理制度
论文摘要:城市遗产爱惜工作是上海城市计划与建设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近20年的探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与治理制度。文章对这一制度做了全面概述,并对其运作特点和利弊进行了分析。
上海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历史建筑和历史地域的爱惜工作成立并慢慢完善了严格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惜治理制度爱惜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宏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进一步凸现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多数市彼此融合的独特魅力。
上海市现有13处全国重点文物爱惜单位、113处市级文物爱惜单位。并于1989,1994,1999,2005年前后分四批确信了663处共2154幢.总面积约400万m=的建筑为优秀历史建筑(其中6}处为文物爱惜单位) 2003年上海确信了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外滩、老城厢、人民广场衡山路振兴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提篮桥.江湾、龙华、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为27km’占上海市老城区的I/3e2。。5年上海又确信了郊区及浦东新区3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约14km’。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惜工作已慢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治理机制。
.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爱惜制度慢慢完兽的历程…学术研究为先导 早在20世纪5。年代上海就开始着手进行有关城市建筑历史的三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调查工作对上海建筑历史专门是近代建筑历史
有了初步的归纳为后来的历史建筑爱惜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出版的《上海近代建筑史稿》(陈从周.章明编著)和《上海近代城市建筑》(王绍周著)即为这一工作的记录。
自80年代起学术界对上海近代城市和建筑的研工作慢慢展开并非断深切。}993年罗小未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伍江完成博士论文《上海百年建筑史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1999年郑时龄教授的专著《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版。这些功效使上海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有阮仪三教授及其领导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同济大学一批教师和研究生对上海外滩.老城厢、提篮桥等历史风貌地域和大量历史建筑所做的长期调查与研究为上海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爱惜打下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与此同时有关上海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显现高潮涌现出一大量学术研究功效并在国内外掀起一场上海热一。上海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历史遗产爱惜工作 率先提出爱惜名单.公布爱惜法规
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爱惜工作真正全面开始是20世纪80年代。1986年上海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a1989年在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推动下上海在普遍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优秀近代建筑爱惜名单。199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上海市第一批共59处优秀近代建筑(后来又增补至61幢)。由于那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这6}处爱惜建筑只能被列为上海市文物爱惜单位并参照文物爱惜的有关规定进行爱惜与治理。1991年}2月上海市人民
政府公布《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爱惜治理方法》上海初步形成了由计划局.房地资源局和文管委一起负责的治理机制。尔后依照《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爱惜治理方法》1993年、1999年和2005年上海又陆续发布了第二批175处.第三批}62处.第四批230处优秀历史建筑一批近代产业建筑和解放以后建成的建筑也名列其中:并由计划局负责编制爱惜建筑的计划操纵要求(技术规定)。
除单体建筑爱惜工作的有序推动之外上海市还较早地开展了历史风貌特色区域成片爱惜工作。1991年上海市计划局开始着手组织编制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爱惜计划外滩等日片区域被列为历史文化风貌爱惜区。1999年上海市计划局又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区历史风貌爱惜计划(历史建筑与街区)))对199}年划定的历史文化风貌爱惜区明确了爱惜范围和要求确信了234个街坊.440处历史建筑群共计1000余万平方米的爱惜保留建筑
进一步健全法制,强化风貌区整体爱惜
2002年上海又在原爱惜治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市人大立法正式公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爱惜条例》进一步提高了历史建筑爱惜的法律地位并正式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爱惜同时还将爱惜建筑的刘像由一94,年以前建成的近代建筑扩大到包括产业建筑在内的具有3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依照这一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正式发布了中心城区一2片共27km’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市计划局随即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区爱惜计划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