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补学生某方面缺失开发的校本课程案例与反思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改革课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很大程度上在于提高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影响,尤其是要让课程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的要求,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也成为本世纪以来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也随潮流不自觉地步入了这一行列,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针对现在中职学校因扩招而致生源质量滑坡,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行为习惯和知识素养方面的不足,为弥补其这方面的缺失而开发了部分针对性很强校本课程。
1针对教育的缺失开发的校本课程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的教育教学仍存在不同方面的缺失现象。就中职学校而言,学生文明素养从主流上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我们也很遗憾地发现,部分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素养缺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中职学生多是初中阶段的“差生”或中考“漏网”生,文化基础差,对学习基本没有兴趣,许多人“前途渺茫”,得过且过,因此迟到、旷课、上课开小差、考试作弊等便是这些人的家常便饭。②纪律意识淡薄。由于部分初中学校专心应付中考,对“差生”的管理便流于形式,他们来到中职学校后,抵触叛逆,无视校规,外出上网,吸烟闹事,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③道德素养缺乏。部分中职学生缺乏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基本常识,公共场所高声喧哗、着装随意,人际交往中言语粗俗、举止不雅,集体生活中斤斤计较,不会宽容别人,缺少爱心。这些现象都体现着当前学校教育的缺失,改进或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中职学校着手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如我校开发的《幼师生礼仪教程》、《中职生入学教育》,就是针对多数学生不能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和文明素养缺失的现实情况开设的校本课程,并取得预设的成果。
2着眼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开发的校本课程
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关注学生的未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围绕这个理念来设计。如我们对我校2012级112名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关于入学动机及专业认识调查:“你为什么就读职业学校”及“你对专业的了解及选择”的问题时,因学习成绩差考不上高中而迫不得已到中职就读的学生占47.3%,父母“要”他就读的占29.12%,喜欢所学专业自己选择到校就读的只占10.57%;6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 真正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想学技能的人仅有21.33%。这些都说明中职教育在农村还未被完全认可,传统的“学而仕则优”的思想在农村可谓根深蒂固。生源大部分基础差,家长在升学无望、年龄尚小,又怕无人管理易走歧途的考虑之下无奈地送入职校。为此,我们便安排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行个体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懂得一个工业迅猛发展的社会,不仅需要高层次管理人才,也需要更多技能型工人,无论接受何种教育的学生都需要经过一定技能培训和工作经历才能为
社会所用,而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即用性人才的地方,毕业后就业状况反比高学历毕业生更为乐观。让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不再以读职校为耻,而以之为荣,学之正当逢时。又如,我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多数学生属五线谱盲的情况,开发了《琴键指法与五线谱》校本课程,使许多“谈琴色变”的丑小鸭都能登上高雅的舞台,成为能弹会唱并受到用人单位推崇的白天鹅。
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伊始就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宗旨明晰,为“弥补学生某方面缺失开发”的校本课程序列也就不时“油然而生”。而且,这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对学校教育哲学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意义甚至超过了校本课程的本身。
(1)提升了学校育人的内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来体现。“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关注学生的未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平台,促进了多元化发展。
(2)实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是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它为学校打上了鲜明的特色烙印。也可以说,校本课程是“特色兴校”的一个支点,弥补了统一课程相对于学生的需求所存在的某些不足,也提高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3)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把过去“以教师能力为本”变成“以学生需求为本”,使校本课程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了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实施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制约教师的现象。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开发要同时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多元需要,其开发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渗透教师的个性人格、意志、情感和价值观,发挥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独特作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5)适应了中职教学改革的潮流。校本课程的教学是教师实现自己教学设计的舞台,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的指导式教学、学生学业考核评估方式以及校本课程的教材建设等等方面,都出现了改革试验,为学校全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吴房添.论德育校本课程,补学生教育缺失.师道,2013,(9)
[2]裴星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权利浅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基于弥补学生某方面缺失开发的校本课程案例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