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通过品味课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浓浓的抒情色彩,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
1. 整体把握文意,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通过品味课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浓浓的抒情色彩,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方法:朗诵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屏+文字图片导入)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 二、目标尝试 1.字词积累
雾 霭( ) 窥 探( ) 狩 猎( )
沼 泽( ) 蹼 鹬( )凋 零 ( ) 颈 雉( ) 缄 默( ) 2.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奠基者。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沙乡年鉴》是一部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 3.标题解说
“大雁归来”,作者用直接呼告的句式,表现了对大雁怀有的深厚感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呼唤,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三、达标过关(合作探究) (一)走进大雁的世界
1.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1)飞来的季节是3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弯曲的;
(3)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 (5)常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6)4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
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二)语言赏析
本文妙用修辞,语言生动又富有趣味。
(1)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
(2)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大雁在熟悉了环境之后的欢快情形,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3.“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你能猜到法规的内容吗?
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大雁。 4.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说说原因。 四、反馈感悟
1.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那么我们人呢?
珍爱有益无害的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主题归纳
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