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二语习得引论翻译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章 SLA的心理学

语言与大脑

布罗卡区:大脑左前叶与说的能力有关。左脑受损比右脑更易失语。

维尼克区:左前叶附近靠近皮质的部分与听觉输入有关,也是语言处加工中心。 大脑侧裂

偏侧优势:大脑不同半球的分工;在孩童时期就出现了。

临界期假说:Lenneberg提出儿童的一定年龄内大脑受损,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会使儿童大脑其它部分接管语言功能,从而使其正常习得一语。超过了这个时期就做不到了。 左右半球的特化分工:图4.1

左——语言体系、词法、句法、功能词和变形、声调系统、更多的词汇知识; 右——非语言的(婴儿哭)、视觉空间信息(非语言的)、语调、非字面意义和模糊性、一些词汇知识。

大脑的特化是一样的,不管是说出来的语言还是聋哑人的手语,都是左半球支配。 关于大脑的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1.对脑损伤者语言受损情况的搜集;

2.不同语言对左右脑的刺激,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加工语言更加快速准确; 3.电击法定位大脑皮层的功能; 4.PET扫描法等直接观察法; 未解的四个问题:

1.多语者的多种语言间的相互独立性?

这个问题依然未解,因为个体间有差异。多语系统既不是完全分离的,也不是完全融合的。 Ervin和 Osgood提出的三种可能:[coordinate, compound, subordinate] 同等关系:平行的语言系统 复合关系:整合的融合的

从属关系:一种语言系统要通过另一种来介入,学习二语通过一语作为媒介。 2.多语者两种语言存储在大脑的相同部位吗?

说话的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两种语言存储在不同在不同的部位,但是都在左半部分。右脑对二语的影响比左脑大

回答:L2需要的是大脑的记忆功能;L1需要的是大脑的直接文字处理功能 3.大脑关于L2学习的构造跟学习年龄、学习方法、熟练程度有没有关系? 年龄:对大脑构造有影响;年龄越大,涉及到右脑更多 熟练程度:对大脑构造的影响还不知道,二语大脑的构造对于水平较低的人有更高的融合程度

学习方法:见问题2的回答

4.脑损伤后两种语言受什么影响?哪种先康复? 后学习的语言先丢掉,最早的语言保留到最后。 康复的话,一语先恢复。

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语言的不同能力归不同的大脑部位管辖。 【第一部分总结:布罗卡区、维尼克区、大脑的边缘化/边侧化、临界期假说、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收集数据的时候的方法、提出了四个问题以及回答理解即可。】

学习加工

心理学家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框架:信息加工理论IP和联通理论

IP对L2发展的影响比别的大;学习语言就像学习其它领域的知识一样,都是同一种脑力加工过程【翻译的对吗?】,学习就是学习。

联通理论:也是“学习就是学习”但是强调加强联系,而不是抽象的规则

信息加工理论

基于IP的各种方法关注的是心理加工,提供了许多假设: 1.SLA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巧的学习

2.复杂的技巧可以被简化成分级体系,简单级别的技巧是高级技巧的前提 3.学习技巧刚开始需要注意有控制的加工信息

4.有控制的加工要求大量的脑力“空间”或者说注意力

5.人类所具有的能力是有限的,每次只能进行有限的有控制的加工 6.学习者通过不断地锻炼完成从有意识的控制到自动加工的转化,自动化后的加工就不需要那么多脑力“空间”了

7.学习者最主要涉及到从开始阶段的控制加工到自动化加工的发展过程,释放出来的控制加工“空间”就可以进行新的信息的加工和更高的技巧 8.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涉及到信息重构和信息重组

9.信息重组可以使加工的信息更加协调更加整合,当其被激活的时候,反应时间会很快 10.在SLA中,对L2的内部XX进行重构,随着更大容量的记忆,从而提高L2水平

P74 我们有控制的加工阶段显然是需要脑力容量的,因为要记单词记句子结构。 从信息加工的视角来看“语言石化p188”,就是语言习得在达到目标水平之前就自动化了,而自动化后的语言会变得高效、牢固。自动化后再进行语言输入,就再难以使其能力提高了,就石化了。

表4.2信息加工三个阶段 A.输入

B.中间加工:受控制-自动化加工、叙述-程序化知识、重构。 C.产出

输入input转化成内化intake:需要真正地主动地pay attention才能内化。

P75 Richard 提出的提高对输入的注意力(degree of noticing and awareness)的方法: 1.多见词条

2.对词条的敏感度 3.指导性的策略

4.个体首先要具有学习资质 5.对层次体系的敏感度 6.任务的需要

由此,教学大都以发展与考试策略这种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来推动学生成功内化输入 输出的定义:产出,方式有言语、手势【?】、书面。

Merill Swain列出了语言输出的作用:

1.提高流利度,通过更深程度的自动化加工——锻炼;

2.意识到语义到加工句子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3.测试假说是基于中介与,使人能够监控、回顾所学; 4.使人联想到一些相关的输入,从而进一步内化输入。

中间加工:是这个模式的中心,是学习发生的阶段,学习者有意识的进行控制-自动化加工的转化。

(即使二语习得特别好的人跟他的一语相比,自动化加工速度也差一些。)

中间加工的第二种说法是:叙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该转化和第一种有共同点:

叙述阶段包括实例与规则的习得;信息加工较慢,需要倾注注意力;程序化阶段就要加工较长单元,还要提高自动化程度,程序化依然要求多练习

P76 中间加工的第三种说法是:重构。它的一个证据是U型理论,即中间阶段会出现低谷。

【总结:以上就是信息加工理论,讲到了10个假设、IP的三个阶段、输入的作用、提高注意力的方法、输出的作用、内化输入的条件。名词:中间加工、自动加工、重组、叙述-程序化、U型理论】

基于习得次序的理论

学习有一个固定的顺序,相关理论有一个“多层面模式”该模式包括: 1.学习者习得语法结构是有一定顺序的

2.发展顺序可以反映出学习者是怎样克服加工过程中的限制的

3.有关进一步学习的语言指导只有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先头阶段的内容才有效。

P77 Clahsen 的层次结构: 1.典型的顺序策略:最基础的单词没有顺序,结构加工策略先行。

2.头尾策略:顺序重组中,把潜在的成分移到首位或末位的时候,这样就会比内部置换移动要明显得多。

3.从句策略:重排从句是不允许的,在起初的时候学习者会使用一定固定顺序的结构,从句内部结构很少变化。

可加工性理论:对多层面模式进行再定位。目的是解释次序,在该次序的下的加工技巧与语言学习有关。加工技巧的习得次序如下:

1.单词、引理:与语法无关、也就与规则次序无关 2.词汇:被分了类别,加入语法信息 3.短语:短语层面含有语法

4.句子:语法信息的转换(数的一致等) 5.从句:区别对待主从句结构

策略顺序的作用:<~~>

所以说语言指导的次序要顺从二语习得者本人的语言发展顺序,而不是语言本身更高层次的

顺序。

P78 “复杂性”包括:指导的类型和L1知识的应用程度。 【总结:多层面模式包含三条;层次结构、可加工性理论、复杂性】

竞争模式

这种功能学的方法假设所有的语言表现都包含了外部模式与内部功能之间的“定位” 词汇的形式是由其听觉特征表现出来的,功能是通过语义特征表现出来的。

【例子:horse的形式是[hors],功能是四腿食草动物;horses eat hay形式是前中后的单词顺序,功能是horses是主语hay是宾语】

该理论认为,学习形式与功能的匹配是L1习得的基本内容。SLA就需要将L1内部的匹配系统调整为适合L2语言规律的匹配系统。这样的调整要通过侦测和具体功能联系在一起的线索来实现。

P79 语言的加工就是在这些有用的线索里面进行竞争【线索到底是神马?】 形式-功能匹配的习得与线索的可靠性有关,线索的决定性: 线索应该很高频;线索应该有对比性;线索应该经得住比较。 P80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把一语的线索转换成二语的线索在早期是蛮多的,后期会放弃一语的线索,直接学习二语的线索。 竞争模式认为:二语学习者在一语的功能匹配的模式上建立二语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匹配,语言输入中很多暗示有助于匹配的形成,这些暗示的强弱程度不同,语言加工程度不同就是这些暗示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暗示越强,学习者就越容易匹配,所以也就比较容易习得语言。 【总结:什么叫做竞争模式;暗示的决定性;形式功能匹配模式】

连通理论

连通理论与IP比较接近,但是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抽象的规则和重构。也就是说连通理论强调连通的力量。 20世纪80年代

最著名的连通理论是PDP 在重复的形式里去筛选

节点之间的联系叫做连接力量或者行为模式 连接的强度随着输出的强度变化

学习不是只是依靠天生的能力的,也不是

联通理论认为:不存在语言的规则,语言的心理特征是包含许多接点的网络,语言学习就是建立接点之间的联系,并使他们之间得到不断加强的过程。语言输入的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因素。

连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1.注意力不是最主要的

2.加工是平行关系,没有顺序性

3.知识不存储在记忆力或形成模式,而是一种接点间的“连接力量”

【联通理论:什么是联通理论;连接力量/行为模式;与IP的三点区别;频度是决定性因素】 P81

学习者的区别(Q. why的心理学回答)

年龄

分歧:初始率VS.最终成就(=年龄大的学习者有优势VS.从小学习的有优势)

年龄大小的各自优势:年轻:大脑可塑性强、受抑制少;年长:学习能力强、分析能力强、真实世界知识丰富、一语习得好。

又提临界期假说,过了[cut-off age]就有外国口音啦 “少就是多”,年轻人的有着更地道的语法直觉,因为他们用的是非分析性的加工方式,而且年轻人在二语习得的非正式部分更好,更自然;同时年龄大的大多接受的是正式语言的指导。另外,年轻人受一语抑制少[less inhibited],与本地人有较弱的身份认同感[weaker identity]。还有,年轻人一般接受到的是简化了的语言输入,促进其学习;年长者一语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skills]强,所以积极迁移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另外他们丰富的知识使其能够在语言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完成很复杂的任务。

性别

社会观念:女性较强

女性擅长记忆复杂形式;男性擅长操作[compute]这些形式的混合体[composition] 雌性激素使女性有更好的语义/翻译能力;雄性激素使男性有更好的自动化技巧。

资质aptitude

P85 资质包含几个方面:语音解码能力、归纳语言能力、语法的敏感性、记忆力。

语音解码能力:是把听力的输出转化成语义的片段,存储起来。没有这个能力的话,就不会intake

归纳语言能力和语法的敏感性:与中央加工[central processing]有关。推断语言结构、鉴定句式、总结归纳、识别语法各元素的功能、建构规则。这个阶段会发生重组[restructuring] 记忆力:知识的存储、回忆、输出运用。

资质这个概念:包含了多种维度的能力,并能用来预测更多维度的成功与否。

动机

P86 动机会决定努力程度,常常是决定二语习得程度的关键。

动机包含:重要的目标或需求;达到目标的欲望;学习观念;信念;对潜在回报的重视。 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基于兴趣,有交流的欲望,有加入二语群体的打算。 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纯粹基于实用,增加从业从商机会,增加名望,读懂科技信息,通过考试。

各种动机都是依赖复杂的社会因素的。

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

定义:涉及个体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与特定二语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context]的复杂的互动。和个人性格、学习策略有关系。 认知方式的几对特性[traits]如下:

1.场依赖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FD/FI]

二语习得引论翻译笔记

第四章SLA的心理学语言与大脑布罗卡区:大脑左前叶与说的能力有关。左脑受损比右脑更易失语。维尼克区:左前叶附近靠近皮质的部分与听觉输入有关,也是语言处加工中心。大脑侧裂偏侧优势:大脑不同半球的分工;在孩童时期就出现了。临界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l4on9hsk35136q5t3t485bn78ar7y00ck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