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
第14讲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2018·安徽安庆二模,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处理后,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B.“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C.地沟油和矿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 D.聚氯乙烯可以用作食品包装袋
[解析] 煤经汽化生成CO和H2、液化生成甲醇、干馏生成煤焦油等,减少污染物,颗粒物的排放,转化为清洁能源,故A正确。
2.(2018·陕西西安八校联考,5)下列分子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原子数最多的是( B ) A.甲烷 C.乙烯
B.甲苯
D.CH2==CH—C≡CH
[解析] 甲烷中共平面原子3个,甲苯中一定共平面原子12个,乙烯中共平面原子6个,CH2==CH—C≡CH中共平面原子8个,故选B。
3.(2018·漳州八校联考)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烷、苯、乙酸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三种溶液
D.一种塑化剂的结构为,该物质属于油脂
[解析] 丁酸的分子式为C4H8O2,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前者属于羧酸,后者属于酯,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B正确;乙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变澄清,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乙醇不与氢氧化铜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因此该有机物不是油脂,D错误。
4.下列关于有机物因果关系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选项 A 原因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结论 苯和乙烯分子都含有碳碳双键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B C D 乙酸乙酯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水反应 乙酸和葡萄糖都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两者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两者所含的官能团相同 两者褪色的本质不相同 [解析] 苯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A错误;乙酸乙酯与水发生的是水解反应,乙烯与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B错误;乙酸分子中没有醛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两者与Cu(OH)2反应的实质不同,C错误。
5.分支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支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B.1 mol分支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分支酸的分子式为C10H8O6 D.分支酸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解析] 分支酸含有羟基与羧基,所以分支酸可以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A正确;B项,分支酸最多可以与2 mol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C项,分子式应该为C10H10O6;D项,醚键、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所以该有机物一共有四种官能团。
6.科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X在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
B.X的性质与烯烃类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X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比甲烷少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X为C5H4,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A项,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则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正确;B项,X含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正确;C项 ,含碳碳双键,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D项,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2m/16>6m/64,则甲烷消耗氧气多,正确。
7.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D )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A.只有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解析] 碳碳双键能与HCl、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KMnO4(H)溶液氧化;—COOH能和纯碱溶液反应,也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8.异松油烯(D)是一种可用于合成香料的原料,合成D的一种线路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1 mol有机物B分别与足量的Na和Na2CO3溶液反应,分别生成1 mol H2和1 mol CO2 B.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11H18O3,它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C.有机物C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D.有机物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9.食用花生油中含有油酸,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4O2
B.油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油酸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甘油可与3 mol油酸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C项,—COOH不和H2发生加成反应。因为1 mol 油酸中含有1 mol碳碳双键,所以1 mol油酸只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0.下列芳香烃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B )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解析] A项共3种;B项共5种;C项共
3种;D项,共4种。
11.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B )
A.3种 C.6种
B.4种 D.8种
[解析] 根据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和C的相130+18
对分子质量相等(=74),即C7H14O2+H2O―→B+C,由此可推出B、C分别为一元酸或
2一元醇,一元酸的分子式为C3H6O2,即CH3CH2COOH(无同种类的同分异构体),一元醇的分子式为C4H10O(有4种同种类(醇)的同分异构体),据此可反推B和C通过酯化反应生成A(酯)的结构有4种。
12.芘(A.3种 C.5种
)的一溴代物有( A )
B.4种 D.6种
[解析] 根据芘的结构简式确定其结构的对称性:构中有3种氢原子,故芘的一溴代物有3种。
,从而确定芘的分子结
13.分子式为C5H10O2,能与NaOH反应且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B )
A.3种 C.5种
B.4种 D.6种
[解析] 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共4种。
14.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有关其同分异构体数目说法正确的是( D ) 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有3种 B.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5种
C.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有4种 D.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6种
[解析] A项,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的应为羧酸,其同分异构体有2种;B项,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应为酯,其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OO—CH3、CH3COOC2H5、HCOOCH2CH2CH3、
共4种;C项,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共5种;D项,
能和NaOH反应的既可以是羧酸也可以是酯,根据以上分析共有6种。
15.(2018·湖南湘潭一中等六校联考)聚乙二醇滴眼液的商品标签上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D )
聚乙二醇滴眼液
【成分】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丙二醇
【适应证】用于暂时缓解由于眼睛干涩引起的灼热和刺痛症状 【用法用量】根据病情需要滴眼,每次1~2滴,使用前摇匀
【注意事项】如发生溶液变色或浑浊,请勿使用,为避免污染,请勿接触滴嘴 【药理作用】属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亲水性和成膜性,在适宜浓度下,能起类似人工泪液的作用
【贮藏】室温保存
A.乙二醇与丙二醇互为同系物
B.聚乙二醇和丙二醇均为无毒、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C.乙烯、乙二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D.一定条件下,乙二醇与足量乙酸充分酯化所得产物的分子式为C6H12O4
[解析] 乙二醇与丙二醇的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互为同系物,A正确;聚乙二醇和丙二醇是该滴眼液的主要成分,说明二者均为无毒、易溶于水的有机物,B正确;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乙二醇中含有羟基,二者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酸小学+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