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目标版、新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9.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

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或女子15岁结发加笄时才起的,字和名一般有关联。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是指古代服丧期满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

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

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

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勤王;听到北都已被攻破,

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 .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写景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从听觉和

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通过孩子睡

相不好,弄坏了使用多年的被褥,表现了作者家境的贫寒。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的情状的句子是: ,

7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 ,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词语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创造出社会价值和是否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 ,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情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 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 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下海”,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而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

经历时间的沉淀。

B.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而在于是否吸引

眼球、引人发笑。

C.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更在于是否吸引

眼球、引人发笑。

D.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

时间的沉淀。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那么语言就是一座城市 B.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C.只有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才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D.虽然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但是语言还是一座城市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先入为主 B.料事如神 C.料事如神 D.先入为主

来之不易 筚路蓝缕 来之不易 筚路蓝缕

经久不衰 经久不息 经久不衰 经久不息

昙花一现 昙花一现 稍纵即逝 稍纵即逝

20.下面是某高校学生邀请该校知名教授参加学生活动的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

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本周五我院学生会将操办一场读书分享会。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潜心治学的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名誉,现忝列文学院院长一职。我们特邀您担任本次活动的客座教授,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参加,恭候您亲临指导。

8

① 改为 ② 改为 .

③ 改为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21.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这表现出95后的独立意识,也折射出在网络中亲子间的相处模式。

“屏蔽”一词很微妙,是隔离也是保持距离,既显示出无形的界限,又留下了互相尊重的空间。

请你给95后、95后的父母或媒体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

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能力。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文中说“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在此条件下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对结论,并非说意象越多越好。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说法过于绝对。

3.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依据文章作者观点推断,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4.C【解析】A项,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幸福安详的氛围,并没有“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B项,“聪颖、大气、潇洒、果敢”是指文章第二段列举到的海宁人,而不是专指徐志摩。D项,文中没有用到对比手法。

5.①从结构上看,总结全篇,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紧凑。(2分)

②从内容上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总结评价徐志摩的人生、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后继者们的影响。(2分)表达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2分)

6.①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徐志摩一生对中国和世界诗歌的伟大贡献。(2分)

②尽管徐志摩的生命短暂,但他创造了巨大的文学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③他追求爱、美和自由的人生信念,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迪作用。(2分)

7.B【解析】“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错,于材料无据。

8.A【解析】B项“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错,材料一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C项“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错,材料一说“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D项“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错,材料三说“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9.①有声阅读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②政府部门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③传统音像出版企业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答对一点给2分)

10.C【选项分析】作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如“哭泣尽哀”指皇帝拜谒孝陵时哭泣竭尽哀思,句意完整,而“道路”意为“道路之人”,为“感动”的主语,因此“道路”前要断开,排除B项和D项;“蒿莱满目”和“鸡犬无声”是对称句,二者中间要断开,排除A项。选C。

11.D(朔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10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目标版、新版

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kz143kr9t2nsft0iuth97tl37kuug00rd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