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B11090002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 (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 (四)总学时与学分:54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相关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50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

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3、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6、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主要讲授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超过的继承与创新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2、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思考题:

1、如何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 2、联系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讲授内容

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2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2、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这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2、世界的普遍联系 3、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三、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3、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的作用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 教学时数:1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联系与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 难点:

1、世界物质性

3

2、否定之否定规律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科学的实践概念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及其认识的能动反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 1、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 2、真理的一元性

3、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 4、真理与谬误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三、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 1、实践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2、真理及其特性 3、价值认识及其特点 4、价值认识的功能及其价值观

4

5、价值与真理的辨证统一 6、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时数:9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识的本质与发展规律 2、真理与价值 难点:

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性与相对性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科学内涵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原理的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B11090002(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ThePrinciplesofMarxist(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54(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kxyq6neai9y6ym8c7oz9pugm7qnnb00f5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