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
解读·考试说明 考查要点 考纲要求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文本,筛选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把握对象特征,辨别说明方法,品析词语句子,分析结构顺序,拓展延伸内容等。 从江苏省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情况来看,整体上呈现这几个特点:阅读材料来自课外;选文时代性明显;内容大多是一些热点话题。我们在阅读时要注重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说明文阅读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 说明文阅读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都是必考内容。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增加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如有些试题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进行一些探究,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查会较有新意。 命题解读 命题预测 梳理·知识清单 一、说明文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和事理。
2.说明对象的特征即指说明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答题模式:文章举了……的事例,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答题模式:文章拿……和……作比较,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3.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能帮助读者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头绪。
答题模式:文章把……分成……几类,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答题模式:文章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做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常用的方法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或科学事理),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它可以把有些事物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答题模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作打比方。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的事物或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打比方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答题模式:文章把……比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但是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中)
答题模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资料说明。所引用的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为文章增添了文化底蕴和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章开头引用说明,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时,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可用逻辑顺序来说明。 五、说明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稍有差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六、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一分”式、“总一分一总”式、“分一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突破·必备考点
( 2018·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l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效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文章解构】 文章标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说明对象 鲨鱼 说明内容 鲨鱼数量的减少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①)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鲨鱼。 第二部分(②-③):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鲨鱼是海洋系统里的“整文章层次 容师”。 第三部分(④-⑥ ):分析鲨鱼是海洋系统“整容师”的原因。 第四部分(⑦):总结全文。 举例子: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说明方法 作比较、列数字: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说明结构 总——分——总 1. 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回答时先阅读全文,然后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看看作者是分几点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的。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作者在文章的第①-③段提出了说明对象: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并说明鲨鱼的存在使得海洋鱼类形态发生了改变。第④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⑤-⑦段从反面说明鲨鱼的存在有利于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归纳总结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首先”“其次”,最后要注意归纳内容的简洁、明确、全面。
【答案】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变式提问:
①第X段主要说明了XX哪几个方面的特征?②文中第X段到第X段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XX的特点的? 考点一 概括说明内容 【解题技巧】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锁定答题区域,用摘抄、提炼和归纳的方法整理答案。抓住关键句,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抄;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后再归纳出来。要特别注意特殊词语,如:所以、总而言之等.
3.抓住暗示信息,力求要点全面。 4.整合答案,分点作答,力求规范
5.答案形成后,要与题干的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由画线句子“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可知,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小46 %\“小40%”这些数据说明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
方法其作用都是为了说明鲨鱼对海洋中鱼类的影响,使说明的内容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通过对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同种鱼类特征的比较和数字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变式提问:
①文中某段引用XX,有什么作用?②赏析画线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考点二 辨别说明方法 指出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
1.辨别说明方法,可以从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入手判定。如举例子多用“比如”“据说”等词语;作比较多用“比”“相对于”等词语;打比方多用“像”“仿佛”等词语;列数字多用数词、约数、百分数、倍数等 2.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1)辨别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在其所在语段中寻找答案,结合文章上下句来判断分析 (2)对于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作用时要分别概括,如果题中只要求回答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则选择最主要的一种来说明总结即可。 【答题模板】
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地(生动地、准确地、科学地、清晰地、充分有力地、突出强调)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原创)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文章第①段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鲨鱼;第(②-③段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第④-⑥段分析鲨鱼减少对海洋系统的影响,进而说明鲨鱼的存在对海洋系统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由此可判断,是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文章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变式提问:
①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②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XX特征的?③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运用XX说明顺序。④文章第X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考点三 理清说明顺序 把握文章结构 【解题技巧】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理解说明内容,分析说明顺序。根据文章对说明内容的描述,如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说明事物的空间构造等,来判定文章的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文中使用方位词时一般判定为空间顺序,使用时间名词时一般判定为时间顺序,使用“首先”“其次”“总之”“因为”“所以”等词时一般判定为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认真阅读文章,概括归纳文意,理清写作思路后,再把握说明顺序。
【答题模板】
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4.(原创)鲨鱼为什么是海洋中的“海中狼”“整容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把握。本文主要讲鲨鱼,从第①段中,我们可以得
知: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凶猛的食肉鱼类,所以被称为“海中狼”。再从全文中可知,鲨鱼对海洋中的鱼类进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净化海洋环境,所以被称为“整容师”。 【答案】因为鲨鱼是庞然大物,又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与狼性情相似,故称其为“海中狼”;又因为鲨鱼食量大,追捕速度快,能促使鱼类优胜劣汰,有利于净化海洋环境,所以称它为海洋的“整容师”。
考点四 把握说明对象 分析事物特征 【解题技巧】
1.判定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题目。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1)根据题干明确答题范围。
(2)分析材料,注意目标段落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中心句等,进行整合归纳。 (3)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模板】
说明对象+主要特征。
5.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 (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考查说明文的选词。回答此题主要从其作用入手。文中“悄悄”意为“慢慢地”,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度不明显,但是正在发生着这一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鉴赏分析。赏析关键词句,一般的答题技巧是“词本义+词文中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首先解释“清道夫”的意思:“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然后说明文中引用这个词的目的:鲨鱼能清扫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就像海洋中的“清道夫”。最后再说明其作用:准确、生动形象。
【答案】(1)“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鳖鱼数量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后来人们将海洋中一种鱼命名为清道夫。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变式提问:
①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能不能删除,为什么)。②文中某处加点词能不能用XX替换?为什么? 考点五 品析说明语言 强调准确生动 【解题技巧】
辨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性、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词和短语上,这些词语能起到修饰、限制的作用。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去辨析、比较。
2.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对某些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发现的事物,如果说得大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则
3.抓修辞手法,体会其形象性。说明又语言在强调准确、严密的同时,有些文章为了能够取得通俗易懂、普及科学知识的效果,也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