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安市人民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房室瓣开始开放的原因是()。 A、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动脉压 B、心房舒张,房内压下降 C、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心房压 D、心室收缩,室内压下降 【答案】C
【解析】房室瓣是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所以应该在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压时开放。
2、男性,18岁,反复发作性气喘,诊断过敏性哮喘,为了明确致喘的过敏原,以下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
A、过敏原皮肤试验 B、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 C、支气管舒张试验 D、血嗜酸性细胞计数 【答案】B
【解析】哮喘患者多伴有过敏体质,对众多变应原和刺激物敏感,测定变应性指标结合病史有助于对患者的 病因诊断和脱离致敏因素的接触,该患者可选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 3、关于蒸发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指水汽化时吸收体热而散热的一种散热方式 B、发生在皮肤或粘膜表面
C、水分直接透出皮肤聚集成水滴后被蒸发,称为不感蒸发 D、汗液聚成汗滴后被蒸发称为可感蒸发 【答案】C
【解析】蒸发散热是指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可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形 式。不感蒸发是指体内的水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过程。发汗是指汗 腺主动分泌汗液的活动,通过汗液蒸发可有效带走大量体热,发热可被意识到,又称可感蒸发。故选C。 4、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B、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均参与
1
C、无补体参与
D、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答案】D
【解析】II型超敏反应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又称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只引 起生理功能紊乱,不引起严重组织损伤。
5、从下列患者脉血样的血化分析结果会计最可能的情况,pH=7.46;PaCO2=27mmHg, PO2=98mmHg,[HCO3-]=23mmol/L,[C1-]=110mmoVL,[Na+]=140mmol/L,[K+]=3.5mmol/L.()。 A、代谢性(高酮性)酸中毒 B、代谢性(高乳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高氯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D
【解析】pH=7.46推出是碱中毒,PCO2低于正常,故是呼吸性。 6、膝关节()。
A、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B、由股骨下端和胫、腓骨上端构成 C、只能完成屈伸运动 D、关节囊宽大松弛 【答案】A
【解析】膝关节的组成,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关节囊广阔而松弛,囊外前 方为髌韧带,两侧分别为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囊内有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膝关节的运动:主要 是绕垂直轴作屈伸运动,在屈膝状态下,还可绕垂直轴作轻微的选内旋外运动。 7、乙脑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临床类型或表现是()。 A、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关节炎 C、肝炎
D、隐性或轻症感染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为选中枢性神经系统症状,是没有掌握乙脑病毒的感染类型。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 人表现为隐性或轻微感染,只有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脑炎。 8、关于炎症概念的叙述更准确的是()。 A、活体组织对损伤的反应
B、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的防御反应
2
C、组织对损伤的防御反应 D、血管对致炎因子所产生的反应 【答案】B
【解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9、临床治疗的伦理原则有()。 A、生命至上原则 B、有效原则 C、自主原则 D、择优原则 【答案】ABCD
【解析】临床治疗伦理原则包含生命至上、有效原则、自主原则和择优原则。故选ABCD。 10、关于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下列哪项不正确()。 A、阴性结果可排除结核病 B、年龄越小,阳性反应的意义越大 C、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D、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时,可表现为假阴性 【答案】A
【解析】结核菌素试验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需4~8周才建立充分的变态反应,在此之 前PPD可为阴性,营养不良、HIV感染者、麻疹、水痘、癌症、严重的细菌感染包括重症结核病如粟粒性结 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等以及卡介苗接种后,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则多为10mm以内。
11、血平板上菌落呈现粗大、扁平、湿润的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有生姜味及透明溶血环,氧化酶阳性,可能 为下列哪种细菌()。 A、大肠埃希菌 B、百日咳鲍特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D
【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在血平板上菌落呈现粗大、扁平、湿润的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有生姜味及透明溶血 环,氧化酶阳性。 12、硝普钠的作用是()。 A、减弱心肌收缩力 B、降低左室后负荷 C、降低左室前负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