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法律文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B C B A B C A C D C D 二、简答题
1.简述检察文书的概念和作用。
答:检察文书,即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的简称,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为实现人民检察机关职能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其作用主要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各级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的重要文字凭证; (2)是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工具; (3)是办理案件的容观记录; (4)是办案质量的重要反映;
(5)是总结经验和复查案件的重要 依据; (6)是宣传法制的重要材料。
2.简述立案决定书的概念和作用。
答:立案决定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本院管辖范围内的案件线索,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决定立案侦查时,所制作的检察文书。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正式开展侦查活动的合法依据。只有决定立案后,人民检察院才能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种侦查措施。
3.简述批准逮捕决定书的概念和作用。
答:批准逮捕决定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对,制作的文书。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凭证,也是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依据。 4.制作起诉书叙写案件事实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起诉书中叙写案件事实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叙述事实必须客观、准确。起诉书叙述的犯罪事实,必须是与犯罪事实本身具有同一性。 (2)叙述事实必须要素完整。事实要素主要包括犯罪时间、地点、经过、手段、目的、动机、情节、危害后果等。
(3)叙述事实必须层次分明。各种犯罪行为的事实排列顺序不尽相同。一般常见的有 “先重后轻顺序”、“容观过程顺序”和“被告人顺序”等。 (4)叙述事实要正确处理特殊问题。 ①注意保守党和国家重大机密; ②不写有伤风化的情节;
③有自首、立功表现的,在叙述犯罪事实之后,也应一并叙明; ④涉及非本案被告人的人员姓名时,应按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⑤共同犯罪案件,一名或数名共犯在逃的,写该在逃犯姓名时,可在姓名之后用括号注明“另案处理”。
5.制作起诉书阐述理由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阐述起诉书的理由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概括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 (2)准确引用法律;
(3)准确阐明定罪处罚的倾向意见; (4)准确写明起诉决定。
6.简述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和作用。
答:不起诉决定书,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以及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不起诉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凭据,具有终止本案刑事诉讼,免予追究被不起诉人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不起诉决定书一经送达,犯罪嫌疑入羁押的,应当立即释放。 7.简述刑事抗诉书的概念和作用。
答:刑事抗诉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抗诉分为第二审程序的抗诉和再审程序的抗诉。第二审程序的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时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 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不论是按哪种程序抗诉,都必须制作抗诉书,送达人民法院。 8.简述公诉意见书的概念和作用。
答:公诉意见书,是指出席第一审法庭的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在法庭调查结束法庭辩论前,依法首先发表的支持公诉的意见。发表公诉意见,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庭审理公诉案件的必备内容,是公诉人对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罪行和适用法律等重要问题的进,步阐述和论证,也是法庭听取国家公诉人对法庭调查的事实及如何定罪量刑等问题的结论性意见的重要形式。它对法庭正确审理案件,堆确定罪量刑有重要作用。同时,公诉意见对旁听群众也起着一种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
9.简述通知立案书和复核决定书的概念。
答:通知立案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在立案监督工作中,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时,所制作的文书。复核决定书,是指上级人民检察院根据下一级公安机关的提请,对下一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的复议决定,进行复核后,作出复核决定,答复下一级公安机关,通知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时,所制作的文书。
三、写作题
请根据下列材料制作一份“起诉书”:
1986年1月31日夜。××市××县××乡××村女社员叶××及其子被杀害。在侦查中发现该村社员李××有盗窃的重大嫌疑,因此,1986年2月3?日××市公安局将李××拘留。同年2月7日李××因犯抢劫、?杀人罪经××市人民检察院批准由××市公安局执行逮捕,送押于××市公安局看守所。
经预审查明,李 ××,男,汉族,1959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市××县××乡××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至12岁在其本村小学读书,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住在其本村。
李 ××于1985年7月与本村女青年陈××相识恋爱。同年8月订婚时,?陈母提出要500元礼金办嫁妆和喜酒。女青年陈××提出要手表一块。母女均声明,钱物不到手不结婚。对此,李××一一答应。他为筹足结婚费用,?遂起盗窃之念。1986年1月上旬,他得知叶××家中有大量存款后,曾多次暗中观察叶××所住的房屋内外地形,后又以修缮房屋,准备结婚为由,于 1月15日向同村贾×崐×借铁钎一根,25日又向木工王××借斧头一把决定挖洞入室盗窃。
1986年1月31日晚11时许,李××携带借来的铁钎和斧头,窜到叶××房后,用铁钎挖洞潜入叶的寝室,从叶××的抽屉里窃得人民币400元。在李××正准备逃离时,碰倒了室内的一把椅子,惊醒了熟睡的叶××。?当叶××起床持灯查看时,李××挥斧向叶××头部猛砍两斧(头枕部正中右侧有9×0.4?公分砍伤,右顶部有2×0.4公分砍伤),后又砍右耳上部一斧(7.4×2公分砍伤),?手部数斧。经法医鉴定,被害人被砍至脑浆溢出而死亡(凶器斧头,?已具李××口供,在其屋后菜园内起出,挖洞的铁钎在现场被发现提取)。但是,?李惟恐被害人不死,又搬一石块压在被害人的头上。?当听到床上两岁男孩张××叫妈妈(即叶××)的哭声时,李××又解下一根箩索,?将悬在梁上小孩活活吊死。然后,李××用床顶住房门,从原洞口钻出,用稻草掩塞洞口,?逃离现场。
经勘察,在现场发现右手食指指纹一枚,经鉴定, ?与李××右手食指指纹一致。同事,在搜查中发现李××床下有蓝布长裤,裤脚上有血迹,?经化验是人血,与死者叶××的血型(AB型)相同。李××被拘留后供认了上述事实,?并且证实了有血迹的蓝布长裤是他作案时所穿,?他所窃取的钱物亦与被害人家属所报数额相符。因此 1986年3月4日,××市公安局以(1986)×公预起字第15号起诉意见书附卷二册及相关案件移请××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市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李××的行为已触犯刑法第153条、第132条之规定,分别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决定依照刑诉法第100条之规定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注)
①文件统一编号为“第1号”
②文件制作日期统一为“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日”
③文书署名不得出现具体人名,均以“×××”代替。
(一)格式
符合下列格式者得分。如下所示: ××市人民检察院 起 诉 书
( 1986)×检诉字第1号
被告人李××,男, 26岁(1959年10月20日出生),汉族,广东省××市人。捕前系××市××乡××村农民,住本村。 1986年2月3日被拘留,同年2月7日因抢劫罪、
故意杀人罪被逮捕。现在押。
被告人李××抢劫、故意杀人一案,由××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于 1986年3月4日移送本院起诉。
经审查查明,被告人李××犯罪事实如下:(犯罪事实、证据、 ?理由罪名起诉决定) 此致
××市中级人民法院 检查长(员)×××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日 (二)记叙事实:
1、概括说明被告人李××的犯罪起因及预备活动
2、详细、具体、准确记明被告人李××由盗窃转化为抢劫并杀人灭口的犯罪时间、地点、手段、过程及后果等事实情况。 (三)论述理由: 1、认定事实理由
概括、归纳、列举说明证据全面、准确者得分。 2、认定罪名及起诉决定。
分析认定被告人李××犯罪性质,危害性等充分,确定罪名准确, ?引用法律适当,起诉决定明确,书写规范者适当给分。 (四)文字表述
根据文书整体表达能力(是否准确、精练、庄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