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差异。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在不断提高合作层次与内容的基础上,开放的地区主义有很大前途。
第十一章练习答案
1.
如何用跨时期选择的方法分析资本移动现象以及对相关国家均衡调整过程的影响?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一节。 2.
资本流动如何增进相关国家的国民福利?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一节。 3.
为什么资产组合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释资本跨国移动现象?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一节以及附录关于资产分散化的证明。 4.
劳动力的跨国移动如何影响各利益集团的福利水平?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5.
资本的流动与劳动力的流动是否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答案提示:存在。 6.
根据蒙代尔模型,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替代关系是怎样发生的?当你观察到现实生活中贸易与投资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时,这是否意味着蒙代尔模型完全失灵?你如何协调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这类矛盾?
答案提示:蒙代尔模型关于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替代关系,见本章第三节。现实中虽然贸易与投资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蒙代尔模型完全失灵。一方面,蒙代尔模型本身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它是在严格假设下的一种的精密的思想试验,在蒙代尔模型中的资本流动是一种纯粹的要素流动,它不涉及任何诸如企业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重组和技术扩散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随着直接投资活动而发生的资本品和产出品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流动等现象。另一方面,除了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替代关系,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之间确实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现实中与蒙代尔模型的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 7.
资本流动和劳动国际间流动是否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它们在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差异?
答案提示:如果要素流动是完全没有障碍的,那么资本流动和劳动国际间流动具有完全替代性。关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途径,一个国家资本相对丰裕,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会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此国资本流出会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劳动力的流入也会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资本的流出会提高资本的价格,劳动力的流入会降低此国劳动力的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有很多,在讨论资本流动和劳动国际间流动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影响时,这些条件同样重要。
8. 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在增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产组合的国际化来降低和分散风险的机制在弱化,你对这一看法有何评论?
答案提示:系统风险一直都存在,只是高低的问题。虽然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在增强,但是各国经济之间的差异还是明显的。是否能够降低和分散风险,一方面要看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另一方面也要看进行风险分散的操作者如何操作。
第十二章练习答案
1. 为什么说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它对交易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很多都是无形资产,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一旦某个地方发明并应用了一种新“主意”(或知识),那么在另一个地方使用它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并且也并不减少原产地所能使用的这种“主意”的数量。从社会的观点看来,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的条件是根据其边际成本定价,那么这种无形资产的价格就该为零或接近于零。这样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这种无形资产没有人愿意提供,要么订价不合乎效率原则。某些核心资产的“公共物品”特点使得转移这种技术的最好办法是两个企业合而为一,共同分享这项技术。换言之,在一个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比通过外部市场来解决这一问题要更有效率。显然,把这一逻辑再引伸一步,如果上述交易涉及的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那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发放许可证的办法来完成这一无形资产的转移。
2. 根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方式,讨论发展中东道国在利用外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提示:从利用外资的角度讲,贸易壁垒或者营销成本的增加会促进外资的流入;东道国劳动、资本和其他常规要素的总成本,以及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附加成本都比较低,会促进外资的流入;企业特有优势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预期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外资的流入。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促进外资的流入。
3. 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企业的决策过程会产生哪些影响?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同一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在信息不对称严重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交易或者难以成交、或者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持有人便倾向于自己使用这种资产来实现其价值。 4. 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动态过程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哪些异同?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动态过程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相辅相成的。不过,前者是外国直接投资理论,后者是有关于产品的理论。
5. 为什么研究与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更具有跨国经营的动机?
答案提示: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能力且能连续推出创新成果的企业,比那些研究与开发能力较低偶而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化的动机。因为对于前者来说,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产率决定了对外出售
其成果的较高频率,这意味着它通过外部市场实现这种交易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此判断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外直接投资与研究开发正相关的事实相吻合,一般说来,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实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而研究与开发实力较低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6.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方式对收入分配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方式对于东道国来讲,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劳动力收入的增加,不利于投资母国劳动力收入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投资母国资本的回报。 7. 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趋势讨论跨国公司对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对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同时,跨国公司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对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加。
8*.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企业行为的分析有哪些主要缺陷?微观经济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对克服这类问题有哪些帮助? 答案提示:
第十三章练习答案
1. 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答案提示:由于采用复式记帐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借贷双方总额是相等的,即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项目或称补偿项目、事后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帐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
2. 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1) A国一位居民从B国一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1000美元的商品,并同意半年后付款。 (2) 半年后,该居民用他在B国的银行存款余额付款。
(3) 若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其对A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影响如何? 答案提示:
3. 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应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位B国投资者购买了500
美元的A国债券,并且用其在A国银行的存款支付;债券到期后,该投资者得到本利和550美元,并存入B国的银行帐户。 答案提示: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同时资本项目出现巨额盈余,试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国际收支平衡表应该保持基本平衡,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同时资本项目出现巨额盈余,后者对前者起到了补充调整的作用。 5. 一国能否总是处于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状态?为什么?
答案提示:从理论上分析,一国不能总是处于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状态。如果一国长时间处于国际收支盈余状态,则此国货币坚挺,货币升值将减少此国出口,使得此国国际收支重新平衡。概括说,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和汇率,国内经济与汇率的变化反过来使得国际收支不可能总是处于赤字或盈余状态。
第十四章练习答案
1. 与普通的商品市场相比,外汇市场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
2. 汇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区别为哪些种类?
答案提示:(1)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2) 从制定汇率方法的角度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3)根据外汇交易的支付工具,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4)从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角度,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5)根据不同的汇率制度,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6)从银行营业时间角度,可以把汇率分为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7)按照汇率决定方式的不同,汇率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8)根据外汇资金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汇率可分为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9)按汇率是否统一划分,汇率可分为单一汇率和多种汇率。(10)按照外汇买卖对象的不同,汇率可分为银行同业汇率和商业汇率。 3. 汇率制度有那些种类?互相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按照不同的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类:以货币当局是否干预本币汇率为标准,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以汇率的浮动形式为标准,可分为独立浮动和联合浮动。固定汇率制也可分为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另外,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法,国际汇率制度可分为钉住汇率制和弹性汇率制。按照钉住货币的不同,钉住汇率制可分为钉住单一货币和钉住一篮子货币。除钉住汇率制外的其它汇率制度,包括浮动汇率制,统称为弹性汇率制。弹性汇率制的主要特点是本币汇率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目前,大部分工业国家实行的是弹性汇率制。还有一些国家实行的汇率制度兼有钉住汇率制和弹性汇率制的特点。如有的国家虽实行钉住某种平价的汇率制,但允许本币汇率对钉住的平价有较大的波动幅度,一般可达%;有的国家在短期内实行钉住某种平价的汇率制,但可根据一组选定的指标频繁的小幅度的调整所钉住的平价;有的国家则不但允许本币汇率在短期内对平价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还经常调整平价。
4. 结合实际,试析外汇管制的产生根源。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四节。
5. 外汇黑市对正常的外汇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外汇黑市交易的存在扰乱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并削弱了政府对外汇资金的控制力。 6. 试析国际收支状况对外汇市场外汇供求的影响。
答案提示:国际收支均衡状况对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货币角度看,国际收支记录的外币收付实际上就是外汇供求的变化过程。因此,原则上说,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贷方所记录的是以外币标价的国际交易,表现为外币的供给。同理,其借方所记录的交易表现为对外币的需求。可以说,国际间外汇供给与需求最终是由各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决定的。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外汇的供给大于对外币的需求;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逆差时,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币的需求。
第十五章练习答案
1. 假设意大利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法国只有2%。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法国法郎对意大利里拉的
汇率将作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法国法郎将升值8%。
2. 假设预期实际利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试说明下一年度美元/日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答案提示:抛补利率平价表明: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预期实际利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所以一年期美元/日元汇率为美元贬值。
3. 请对以下说法进行评价: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升值;而由其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贬值。
答案提示:在短期内,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回报率上升,引起本币升值;从较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
4. 资产市场的交易者,突然获悉美元利率不久将上升。假定当前美元存款利率和日元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试确定这一消息对于当前美元/日元汇率的影响。
答案提示:当前美元存款利率和日元存款利率保持不变,而市场中有美元利率即将上升的消息,这意味着美元的回报率即将上升,美元将升值。
5. 在给定汇率预期下,试说明一国实际GNP的增长对汇率的短期影响。 答案提示:
6. 假设A、B两国具有完全一致的初始经济特征,现在为了对进口进行限制,A国采取关税形式,B国采
取配额形式。政策实施后,两个国家都出现了一致的、平衡的国内支出的增长。试问哪一种政策对本币升值的影响较大? 答案提示:
7. 假设人民币相对于马克和日元的汇率的变化一致;当其他财富的收益突然升高时,马克相对于人民币意
外地贬值,而日元却突然升值。试分析比较马克和日元的风险大小。
答案提示:由于人民币相对于马克和日元的汇率的变化一致,说明马克和日元的价格高度相关。当其他财富的收益突然升高时,马克相对于人民币意外地贬值,而日元却突然升值,说明此时马克的价格与其它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出现逆转,而日元依旧与其它资产价格有很高的相关性,马克的风险相对较大。 8. 在国民对利息收入和因汇率变动产生的资本收益按同一税率缴纳税收的条件下,该税收对利率平价理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只对其中一项征税,影响又会如何?
答案提示:如果对利息收入和因汇率变动产生的资本收益按同一税率征税,将不会影响两种行为的获利情况,所以不会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如果只对利息收入征税,相当于本国利息率下降,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从长期来看,本国货币将升值。
第十六章练习答案
1. 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如何进行?它在什么情况下有效?
答案提示: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通过本币贬值来实现。马歇尔-勒纳条件可表示为:
?x??m?1,它是在进出口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假设前提下近似得到的一个充分条件,只要满足这
一充分条件,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2. 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曲线。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