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会涉及到教学设计内容的考察。在小学阶段,这部分更多是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笔试最后一题中就体现出,而在中学部分虽然不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考察,但是把教学设计放到了学科考试中进行考察。不仅如此,面试更多的考核考生的教学设计的掌握情况。可见教学设计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有的重要性。
究竟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包含教案设计与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笔试中,如《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在考什么?先以2017年的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真题为例,来看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考试题目:
1、语文: 根据给出的材料、图片回答3个问题。(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2)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2、数学:
根据给出的材料回答3个问题。(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中“四基”的内容。(2)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3、英语: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口译训练的方法。(2)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不会教学设计?知识点学不够?关注“华谷教师网”持续更新最强干货。
从上面三个例子来看,无论是哪个学科都会考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导入环节、新授环节等。那么下面将从这些部分进行逐一介绍。
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学会(能正确读出、写出)xxx,了解xxx,掌握xxx;过程与方法:通过xxx,能总结xxx,能归纳出xxx;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xxx,感悟xxx
-》如语文学科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羡慕”“炫耀”“理解”等生字词并理解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根据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相关语句,总结、归纳小男孩的人物形象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增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归纳小男孩的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领悟并正确解释“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
导入环节
先要选取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观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自然导入法...直观导入即使利用教具、模型等直观事物进行导入,自然导入则是利用课与课、节与节之间的过渡性衔接关系进行导入。
-》如数学学科
①复习旧知:用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计算图形的面积。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②创设情境:让同学们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裁剪一条红领巾,你知道需要多大的红布吗?如果要求所需红布的
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那又是如何计算的呢? 引出新课——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之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体会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的便捷性,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做好准备。其次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新课,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