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六课《君子之风》word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B ) A、 君子义以为质
质:根本,基础
B、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陋:破旧
■
C、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
D、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肖等的修饰 与讲求 解析陋:狭窄。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就是(A ) A、 错课!
B、 {何以文为,君子义以步质 C、 错误! D、 错误!
解析 A项“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译为“来”。B项“为”:前者?语气助词,表反问: 后者,介词把”。C项“之\前者,代词,代“胳膊”:后者?助词.“的\项“而”:前者, 表转折,“却\;后者,表原因,“因而\。
3、 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就是(C ) A、 饭疏食,饮水 B、 而耻恶衣恶食者 C、 贤哉,回也 D、 曲肱而枕之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六课《君子之风》word随堂练习
解析 A项“饭”:名词作动词,吃.B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项“曲”: 使动用法.“使……弯曲” ?
4、 下列各句与\贤哉,回也!”句式相同的一项就是(A ) A、 甚矣吾衰也 B、 岁不我与 C、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 非尔所及也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主谓倒装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 为判断句。 5、 划句填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救,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
乎? ”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具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 至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 犹质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六课《君子之风》word随堂练习
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聘犹犬羊之稈。”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 ) A、 志于道,据于徳
■
B、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C、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解析据:执守。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C ) 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 错误!
解析C项矣:语气词.了。A项哉:语气词.表反问语气不/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呢。B项 也:语气
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不译/语气词?表判断.不译.D项以:连词?相当于“而” /介词, 用.
8、 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就是(C )
A、 孔子培养学生,就就是以仁、徳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 发展。 B、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il?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她就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徳问题。
C、 颜回的“不改其乐”,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孔子主要通过对颜回的赞扬,告诫 后人要有一种精神,要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淸苦困顿也要自得苴乐.
D、 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可以了,用不着修饰外在形式。但子贡反对 这种说法,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岀来。
解析C项“孔子主要通过对麺回的趣告诫后人要有一种精神?要能够为了自己的理 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 ?原文中没有依据。
9、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据:拥有
耻:以……为耻辱 堪:经受得住 厉:严厉
译文:如果生怕失掉?那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 (2) 英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鯉为人?用起功来忘记吃饭,快乐起来忘记忧愁,不觉得衰老快要到来,如此而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六课《君子之风》word随堂练习
已。
(3)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译文: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行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呢? (-)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鞍犹犬羊之務。”(《论语?颜渊》)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趣壬壁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 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与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具 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韩非子解老》)
10、 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蒔犹犬羊之肄”,意在强调文(文饰)的重要性。 11、 根据这两段文字,请您对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作简要评析。
答案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韩非子认为君子 就是喜欢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能掩盖本质之11,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识将内在本质 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于绝对。正确的文质观应就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孔子的义利观
“义者,宜也J (《中庸》)“宜??就是壮适宜\的意思,“义”则指人类社会活动与人
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与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而“利”,就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 要的利益与功利?这概念出现亀艮早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六课《君子之风》word随堂练习
义利问题就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 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对它进行了反复讨论.诸子中法家提出了 “贵利轻义”主张;道家 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瞧待义利;而墨子既不主张重义轻利,也不主张重利轻义,而 主张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僥家创始人孔子则提出了 “先义后利\主张。
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孑L子一方面继承了春秋中期晋国大夫丕郑、里 克的观点,也认为“义以生利”。所不同的就是,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走,孔子说: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认识到利益就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 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孑L子并不否认功利就是其发展的重要 基础.《子路》里,孑L子在进入卫国时,曾与冉有说过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
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走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就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孑L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符合道义,取 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宪问》)。在孔子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 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颜渊》X足食与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 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就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作出选择. 在这种对立下孑L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言以蔽之,我们不难发现“重义轻利”就是适合我们现代社会的义利观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与金钱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了?正确瞧待、处理义与利的关 系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就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作出正确的道德取向。尽人皆知,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当。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应就是去规 范,也就就是如何让它回归理性。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孔子的“重义轻利”来迸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