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度单位决
第一部分 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非盈利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开展预防、医疗、保健、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为主的一级甲等医院。
2016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85人,其中:在编职工140人,员工派遣31人;返聘退休人员14人,退休职工97人。工作人员中医技师人员数157人。固定资产总值:5,497.09万元,其中房屋和建筑物:3,201.54万元,专业设备:1,351.28万元, 一般设备:767.16万元,其他固定资产:177.11万元。房屋面积:8,837.69平方米,租赁房屋面积:932平方米。小汽车数3辆,万元以上设备121台。
2016年度中心在浦东新区卫计委和医管中心的领导下,加强预算管理,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核算,切实做好降低运行成本,严格控制好人员经费支出,控制好公用费用支出,减少医用材料浪费,科学合理使用好政府财政拨款,产生了具大的社会效益,卫生事业开展情况如下:
1、联合体内上行“医师多点执业”。中心充分利用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优势,拓展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功能,创新开展联合体内上行“医师多点执业”。 今年,中心与东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选派10位高年资全科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手续后,自11月起每周一至五每天到东方南院全科医学科门诊坐诊,为病人提供全科综合服务。此项工作是国内社区医疗机构上行执业的首创,不仅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突破性尝试,也是 “1+1+1”签约有效落
1
算
地、加速推行的创新举措。
2、社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新区卫计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快速入轨”的要求,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6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重点,以重质量讲信誉的宗旨,以1+1+1签约、健康管理和费用控制为目标,积极筹措社区综改工作。2016年6月中心作为浦东新区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展了社区综改工作,我们克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积极向兄弟单位取经,扎实开展各项工作。7月成立综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梳理中心3年153项服务项目准确工作量,测算2016年全年标化工作总量,10月起进行服务器部署和综管系统上线。中心已完成153项服务项目标化工作量、可用资金测算,制定了考核方案,明确了绩效考核流程,完成服务登记、综管平台等系统基础设置,中心服务工作量、标化值等数据已如期顺利上传至上海市综管平台app系统,家庭医生站系统已完成升级,1+1+1签约工作也于11月正式开展。
3、开展“全科医生移动签约服务”。今年完善了居民手机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查看健康档案、查看体检报告、健康宣教等功能。同时探索性开发基于病人自我管理的应用功能:(1)骨质疏松防治管理:利用APP开展患者自助筛查,结合线下的检测值,系统根据其风险等级将其分组,纳入骨质疏松管理,根据疾病防治路径开展社区治疗、转诊及转回后管理等服务,目前共管理22名骨质疏松患者;(2)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全科医生指导患者通过APP上传血糖数据,进行血糖监测,当数据异常时,医生及时进行干预、随访,医患共同做好疾病管理,平台目前共管理43名糖尿病患者;(3)基于蓝牙血压计的高血压管理:今年中心共发放100台带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血压计,患者利用蓝牙血压计每天记录和上传自己的血压,全科医生及时监测血压,一旦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会提醒医生进行干预随访。目前平台共管理高血压患者156人,人均上传
2
血压1.3 次/日。
4、加强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以适宜技术、实用技能为基础,继续有针对性地强化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年内,中心组织56名全科医师参加新区卫计委统一的全科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人机对话、临床操作对全科医师进行综合测评,其中综合评定为五星的有3人、综合评定为四星的有18人。同时,中心先后选派5名业务骨干外出到上级医院进修,另为14名全科医师配备9位专家开展“一对一”师徒带教,组织开展区域性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培训班4次,院内全科技能岗位练兵和比赛2次,顺利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逐步提升全科医生整体业务能力。
5、开设社区糖尿病护理门诊。中心积极探索社区护士作为全科医生助手的工作内涵和服务模式,今年6月起开设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由经过“上海市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项目”培训合格的社区护士,为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等健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糖尿病护理门诊是社区护士作参与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的服务新模式,为全科医疗主导下的慢性病管理和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注入了新内涵。
6、加强医疗行为管理。从临床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内部各个条线的质控检查工作,每季度汇总制作《医疗质量监督控制简报》,年内,针对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召开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讲评会共3次,质控小组分4组不定期拦截式随机抽查门诊病史质量,对检查中发现的等问题医生进行专门谈话,与奖惩挂钩。今年,结合门诊医生站系统升级,实现了注射证明单、治疗单、病情证明单等门诊医疗文书打印功能,同时改进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3
进一步规范病历格式,下阶段将逐步实现电子检查申请单、电子检验申请单上线。
7、注重用药安全管理。年内,开展合理用药专项活动,对医务人员、居民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同时继续按照中心实际使用药品说明、诊疗规范,以“常规药品按周期开具、特殊情况临时处理”为原则,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内药品单次和单月限量等信息,有效遏制超量、重复用药现象。同时,继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规范,对所有的医生按不同职称进行处方权限限定,对排名前三位的抗生素进行合理用药的检查,质控小组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干预,中心临床科室基本实现抗生素类药物合理使用。
8、加强基金使用监管。按照新农合和居保并轨工作要求,今年1月完成9个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结算工作。中心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医保基金使用监管。今年中心对部分疾病推行社区长处方,同时新增治疗、检查项目,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药品比例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每月对门诊处方和出院病史进行专项检查,定期通报基金使用情况和违规现象,检查结果与当月奖惩挂钩,今年对3例违反医保政策法规,进行全院通报,违规金额由违规医生全额承担。中心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切实避免医保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确保费用合理增长。
9、中医示范创建。根据《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项目创建活动,推动社区中医药工作。对翰城服务站中医科进行标准化建设,将服务站2楼建设成为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配备2名医护人员开展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等社区中医药服务,科室内设施设备齐全、中医标示醒目、
4
病人遮隔措施到位,营造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年内顺利通过验收,并收到新区卫计委和中医药协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0、提升服务能力。中心通过不同形式不断提高中医科整体服务能力,制定全科团队、村卫生室中医药服任务目标,积极开展“团队+站点+村卫生室”三站式中医药服务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今年年初,明确了各团队中医门诊量比例要求,安排中医医师定期到服务站点坐诊,服务站按需配置中医治疗仪器设备,鼓励团队和站点力所能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结合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在每个村设立中医诊室,购置红外线治疗仪、电针仪等仪器,将中医透药、敷贴等简、便、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引入村卫生室,增加卫生室中医服务项目。年内,中心组织16名医师参加上海市“西学中”集中培训,考核均合格,积极推广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等12项中医适宜技术,共计服务2900人次,其中三阴交注射维生素K3治疗原发性痛经项目因显著的疗效,先后接受新媒体“浦东好周到”“浦东有奇药”栏目专访和上海电视台“嘎三胡”节目采访,在新闻媒体和品牌效应的带动下,至11月共治疗343人次,同比大幅上升,广受患者好评。
11、切实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继续做好各类公卫常规工作,同时有序开展各类实事项目。圆满完成三林镇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为7416名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析、脑卒中风险筛查、骨质疏松监测及后期随访服务;为2315名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其中筛查阳性人数523人,肠镜检查523人;完成800多名2013年慢病危险因素调查对象开展追踪调查,监测生化指标及生活行为,分析慢性病发病原因;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共筛查1045人,筛查出糖尿病患者126人,IGT153人、IFG6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