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红河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红河谷》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红河谷》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中的一首合唱歌曲。
教材分析:《红河谷》是流传于北美洲红河一带的民歌。歌词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移居北美红河一带居民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歌曲为G大调,4/4拍子,歌谣体,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在曲式结构上,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又由两个乐节构成。这两个乐句的节奏相同。这些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有什么问题,他们愿意学习,喜欢表达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但对合唱概念很模糊,有些同学参加过合唱队,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但是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合唱的训练,多个声部同时发出声音,学生会感到声音跑调,或者是唱着唱着就会跟别的声部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方式方法,欣赏合唱作品,并学会在合唱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在自己演唱过程中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来调整自己的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二)过程:培养学生二声部演唱能力。
(三)情感:在合唱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重点: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正确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在歌唱中进行尝试合唱练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二声部的进入
六、教法与学法:视听结合、演唱感受、讨论分析。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欣赏合唱《歌声与微笑》)(感受合唱)
让学生表述他们心中的合唱是什么概念,老师再指正或补充(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今天我们也来亲自体验一下合唱的艺术魅力。 (二)新授
1. 发声练习
4/4 1 - - -︱3- - -︱5- - -‖
1 - - -︱5- - -︱1- - -‖ 合唱练习
3/4 5- - - ︱5- - - ‖
3- - - ︱3- - - ‖ 1- - - ︱1- - - ‖
(先单条练习,在进行合唱练习;边唱边提示互相倾听别的同学的声音,在歌声中慢慢体会)
师:你们知道具有“枫叶之国”美誉之称的是哪个国家吗?生:加拿大。
师:加拿大境内有许多的枫树,到了秋天有红的,深红的,橘黄的,绿的,一堆堆好象篝火。
加拿大国旗上的枫叶代表了加拿大人对枫叶的钟爱(播放加拿大国旗);著名的多伦多电视塔有,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加拿大面积居世界第二,人口稀少,所以移居于红河一带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建成了城市。 2.学唱歌曲
(1) 欣赏歌曲范唱《红河谷》,
提问: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歌曲是几个声部的?分成几个乐句。一乐句和二乐句的节奏是否相同。弱起小节结束有所不同。
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唱歌曲(体验合唱)
1、学唱低声部:师指导唱曲谱,带领唱,强调弱起开始 ,学生小声跟唱,提醒唱歌姿势
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2、师带领学生唱谱
用“lu”唱旋律师:下面请大家用饱满的情绪、悠长的气息把这首曲于完整地用“啦”演唱一次,老师为大家伴奏。老师弹琴,请大家随琴声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法教学,使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基本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
2、学唱高声部
3、二声部合唱尝试练习,边唱边认真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 4、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5、集体读歌词生随教师伴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让合唱队员用高位置(头声)朗读歌词。
老师总结: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流传于加拿大以及北美洲红河一带,红河因河水中含有红褐色的土而得名,整首歌曲表现了移居北美洲红河一带的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6.我们再来唱一唱《红河谷》的两个声部 (学会合唱)
7、欣赏合唱《红河谷》视屏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加拿大歌曲《红河谷》,同时也亲自感受了合唱的艺术魅力,以后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合唱练习。(在音乐中结束这节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红河谷》来了解合唱艺术。大多数学生未受过合唱的训练,他们对合唱艺术并不了解,这节课不但要求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还要让他们了解合唱,并且在合唱中感受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学中从导入部分就开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合唱尝试,并通过优美的歌曲来进行提高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后面的教学。
1、多听多感受。在教学环节中,我采用先词后曲的教学顺序学习新歌,既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歌唱的过程,又将识谱技能训练巧妙地融人到歌唱教学环节中。还有必要的进行识谱教学,有利于下一步顺利地进行课堂基本的器乐训练。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把关,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2、采用教师范唱,学生对比聆听。
为了学生能正确区分两个声部,在学生唱会歌曲后,我有感情的范唱两个声部,让学生区分高、低两个声部,在整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对学生很有启发,让学生能听其声,观其貌。 3、不用钢琴,学生清唱练习。
学生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后,为了检测学生离开伴奏能否准确演唱。我不用钢琴,让学生清唱,先低声部,后高声部,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都能准确演唱。
直到学生高兴的随录音机演唱《红河谷》时,我才放松。这节音乐课既紧张又具有挑战性我时常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