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 四个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 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 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 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近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寒亭实际,坚持把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 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建立起了收入有来源、 生活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扶持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模式,从 根本上解除了失地农民的近忧远虑,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
为避免有限的补偿金短期内被吃光分光, 我们在土地征用过程中, 坚持按国家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整地补偿标准、规范补偿金发放 的同时,努力探索经营土地补偿进的路子,到了明显成效。
一是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到位。
为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按照一定要维护好群众的 利益、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一定要注意节约土地三个一定要的原则, 严格土地征用,并且始终坚持凡征必补、补必到位,对土地补偿的标 准、补偿款的发放、兑付时限都做出具体要求。
明确规定,凡是对农民土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项目,一律 不准开工建设,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足额拨到农民手中
目前,全区农民因失地获得的补偿,均高于其失地前从土地上获 得的收入。
二是搞好土地补偿金经营运作。
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土 地补偿金的路子,把土地补偿金留在村集体作为开发建设资金,通过 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建设标准车间向外出租的方式,让死钱变 活,小钱变大,实现了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了长 期稳定的收益。
如我们开元街道南张氏三村,组织村民每人以XX元土地补偿款入 股,建设了标准车间 13000 平方米,租赁给来投资的企业,去年收入 近 100 万元,每个村民分红 500 元,预计今年可达 1500元。
三是加强土地补偿金监督管理。 为保证土地补偿金的科学合理使用,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 个清白,我们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失地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 不断强化区、 乡、村三级的监督管理职能, 确保土地补偿金用到明处、 用到实处。
各村动用土地补偿金,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理财小组 签字盖章,再报经乡镇政府批准方可使用,并定期公开账目,努力做 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同时也进 一步缓和了干群关系。 此外,区经管局、财政局还不定期对各村土地补偿金的使用情况 进行审计,切实加强了对补偿金的监督管理,杜绝了滥用、挪用土地 补偿金的现象。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是对安置工作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我们本着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 从为失
地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入手,初步探索建立了二项保障 制度,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一是实行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不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失地农民保险预警预测 制度。 区就业管理办公室每年对全区的失地农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把 因失地而失业,失地而致贫的农民及时纳入统一管理中,多方筹资设 立失业保险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定期给予援助,切实保障了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二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定完善了《农村养老 保险暂行管理办法》,保险资金采取村集体统一支付或者是由村集体和 个人按比例缴纳的方式,合理负担,将失地农民逐步纳入社会养老保 险体系。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在我区开元街道部分村 开展了试点工作,有三分之二的失地农民参保,他们用土地补偿金或 者是租金入保,达到规定年龄后,每人将获得 100 元左右的月收入。
三是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切实防止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根本上 解决农民就医问题,我们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按照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农民得实 惠的原则,采取利益吸引、连锁牵引、政策导引、管理指引的方法, 积极组织引导失地农民自愿参保,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病难、就医 难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失地农民转移步伐。
富余农民的最佳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尤其是加快失地农民的转移 步伐,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农民就业,不断探索失地农 民转移途径上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切实加快了农民变民工、农民变 职工、农民变市民的步伐。
一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为失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
由于农民多数生活比较闭塞,与外界接触的信息渠道有限,可能 就会失去许多外出务工的机会。
为此,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 则,加强了信息平台和中介平台建设,成立了由区劳动服务公司、乡 镇社会保障办公室和村委会三位一体的劳务信息网络机构。
对全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失地农民的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起了包
括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技术状况等在内的劳动力资源台帐及 数据输出平台。
投资 15 万元修建了劳动就业服务大厅,主要提供求职登记、职业 指导、培训介绍、就业认定、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 就业服务,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劳动力资源信息,不断加强与区内外 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用工动向,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企业职工 招聘会,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运行规范的农村劳动力就 业新机制。
今年以来,共举办农民工就业供需洽谈会次,达成用工协议的占 参会人数的 %以上。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失地农民就业。
随着招商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外地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兴 业。 为确保项目引进后,农民失地不失业,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措 施,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征地后应优先招用被征地的劳动力,积极鼓励 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失地人员,对用人单位招用失地农村劳动力的,给 予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优惠;此外,认真清理和纠正对农 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失地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镇失业人员一样的最 新优惠和扶持政策。
同时,大力倡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出台了农村失地人员创办民 营企业税费减免政策,积极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创业培训和创业 项目等方面支持和帮助
目前,全区由失地农民创办的私营企业已达 200 多家。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关键是要搞好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 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
我们坚持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以区劳动力就 业培训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区技工学校、区综合高中为重点,以其他 部门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为辅助,不断拓展培训机制,多形式、多层 次、多渠道提高农民工的各项技能,特别是针对用工单位需求,进行 订单式、有针对性地专项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了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和专业技术素质。
XX年,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期,近名失地农民工分别通过车工、 电工、家政、针织、驾驶、电子、焊工等 20 多类工种的初级培训,大 多数已在区内企业就工。
四是建立健全居住安置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