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自画像的基本知识。 2.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画像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 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肖像绘画属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绘画类别,很多艺术家也善于通过肖像绘画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点,而自画像更是类属于肖像绘画的一种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之一。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自画像表现形式多样,本课就画家创作意图的不同分为三种形式:自我定位与自我认同;场景中的自我;浓缩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 1. 画家进行自画像创作的真正意图及意义; 2. 通过对自画像欣赏的学习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三)、教学难点: 1.艺术家身份地位,及艺术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 自画像如何成为作者内心的一种独白。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区,平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过我上课的观察,发现他们对艺术鉴赏的兴趣是很浓厚的。本校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理论上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必须借助大量有关的图片进行对比欣赏,才能更好的理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具: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学具:课本、作业纸、笔。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老师: 正式上课前,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片吗? 学生: 喜欢 老师: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说说看:你拍照片主要是为了什么? 学生: 欣赏…… 老师: 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数码设备来留住自己的影像?那么在人类还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时候通过什么留住瞬间呢? 学生: 可以像‘蒙娜丽纱’一样请画家画像(肖像画)。 老师: 我们可以说画家通过作品记录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展示着别人的人生,那么他们自己的人生又通过什么传达给自己或观众呢? 学生: 他们可以画‘自画像’。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新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自我表现之心,自古人皆有之。 教师:只有现代人具有表现意愿吗? 学生:不是。 教师:大家请欣赏古拉斯科岩画(前15000,法国),及古埃及壁画(前1400), 可见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就已经具有作为画家的自我表现本能了。 ——拉斯科岩画上留下有‘艺术家’自己的‘手印’,表明此记录与自己有关,就像现代有人喜欢旅游时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类似,当然这样是不文明的;埃及壁画上画家用画面把自己的工作场景记录下来,以肯定自己的劳动价值及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两种自我表现就相当于现代画家在自己作品上‘落款、署名’。 历史的巨轮缓慢移动,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画家们往往是不甘寂寞的,美术家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对话的机会。下面请大家对比欣赏一组东西方名画家的自画像集锦,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区别认识自画像里的美术家。 欣赏组图: 1、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1)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 ‘自画像之父’,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 师:请问三幅画面哪幅是画家? 生:都是。三幅画面人物相似。 师:解说相似原因,阐释画家画面定位。 自画像在16世纪的欧洲并不普遍,丢勒创作的一系列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件非常哥特式的举动。丢勒游历欧洲,在意大利亲身感受了文艺复兴运动,结交了大师拉淮尔,人文主义思想渗入创作,对宗教改革态度鲜明(自画像构图采取基督画像的正面构图)。他塑造德国社会改革的推动者和捍卫真理的保卫者,通过正面理想形象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 其版画最具影响力,是世界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德国自1815年始开创‘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他的故乡纽伦堡更是有政府为其塑造的第一座画家的公共纪念碑。 个人定位:自比‘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 (2)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清) 师:请同学赏析金农自画像以及金农的“漆书”书法? 生:……形象怪异。 师:解析原因。 扬州八怪之一,自称‘三朝农民’,50过后始作画,诗书入画,善画梅竹,书法自成一家,开辟肖像画新领域。板桥称:扬州只有金农好。 书法:‘冬心体’,自创‘金农漆书’(隶书的变形),笔法古朴浑厚,棱角分明,以重为巧、求拙为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人物:特征准确,下笔大胆; 书画:梅竹影响最广(大树干,粗拙,质朴苍老),诗书画合一(欣赏作品)。 …… 个人定位: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二、)场景中的自我 有这样一批画家,他们善于把自己表现在特定的场景中,用周围的人事物来衬托自己,以此来突显自己的存在。这里我们节选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美术家,他们分别是: (1) 贵族画家‘委拉斯贵兹’(17世纪、西班牙) 长期为西班牙皇室服务,一生富足,身心愉悦,曾为教皇作画。在他最有名的画作《宫娥》中,画家面对观众作画的形象:神情专注、表情愉悦,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人往往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画家在场景绘画中突出表现空间,善于运用镜子,展现给人们视线外的其他。 师:请一位同学找一找《宫娥》现场有几人?(11人)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画家的一大特点:善于利用镜子来丰富和拓宽画面空间层 次,以及处理复杂的人物场景关系,这是画家的独到之处。 (2) 永远背对观众的维米尔(17世纪、荷兰)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