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续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 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社会群体的特征:①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明确、持久的社会关系 ②成员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④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3.社会群体的类型:①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②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③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④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分类(群体形成的基本原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⑤内群体和外群体 参照群体
4.人类结合为群体的原因: ①一般原因:对付外来压力和合作的需要。 ②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 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形成的三个层次:人际吸引、群体规范的形成和遵从、群体的目标
5.★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是 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库利
6.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①规模较小②持续的直接全面的交往③人际关系密切④非正 式控制
7.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①家庭②儿童游戏群体③邻居④朋友圈子
8.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维持:①经常性的交往②非利己的动机③开放和宽容
9.★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正功能:①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4②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③满足人多方面的需要 ④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①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 ②过分满足可能导致个人对群体的过分依赖 ③过分忠诚可能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10.☆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在现代社会表现出逐渐衰落的景象 ①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功能外移 ②初级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懈 ③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如邻里
11.★家庭: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 本单位。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共同体) 1
2.☆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夫妻加未婚子女) ②夫妻家庭(空巢、丁克) ③主干家庭(直系家庭) (完整主干家庭与残缺主干家庭) ④联合家庭(同代中至少有两对夫妻生活在一起) ⑤隔代家庭(祖孙家庭) ⑥单亲家庭(夫或妻加未婚子女)
13.★家庭的功能:生物、经济、抚育、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 其影响因素:①家庭生命周期②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③民族文化、社会政策 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 功能内涵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与新功能的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 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14.☆家庭的变迁: 是指宏观家庭制度的变迁以及微观的与家庭生命周期相联系的周期 性变化。 主要是家庭制度的变迁, 体现在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是一种质变 (核 心功能的替代,主从型的家庭关系被平权型的家庭关系替代) ;也有非质变,功能增加 或者规模扩大。
第六章 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广义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 狭义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有意识的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2.★社会组织的特征:①有意识、有目的组建起来的群体 ②组织目标简单、明确 ③成员之间关系不是很亲密 ④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社会组织的类型: ①宏观社会体系角度,组织在生活中承担的职能: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 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帕森斯 ②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互利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公益组织——布劳③组织中的权威性质或对成员的控制方法: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艾兹奥尼 ④根据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组织 ⑤根据内部结构和关系的复杂程度:简单组织、复杂组织
4.★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①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②确定的目标 ③规范性的章程 ④权威的领导体系 ⑤物质基础
5.社会组织的结构(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 系形式,分为组织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主要为正式结构。
6.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造就了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它可以被看作为各种非正式 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主要由非正式群体和非正式关系组成。
7.★组织结构的类型: ①直线型:信息在垂直方向上单线传递,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 ②职能型:以组织成员工作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为基础而把人们集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③直线-职能型:特点既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主管的统一领导,同时也注意发挥职能 系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作用。 ④事业部型: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整个组织分成几个从事不同事业的二级事业部 ⑤矩阵型:特点是职能部门与项目小组交叉管理
8.★组织目标:组织的拥有者所致力达到的想望中的境界。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要 争取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或者是组织通过自身努力追求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
9.组织目标的功能:①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 ②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 ③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 ④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
10.组织目标的结构:组织与个人、整体与部门、对内与对外
11.组织过程:将组织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其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组成整 体和使整体有效运行两个部分。
12. ①激励:刺激鼓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活动。 诱因:组织为吸引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东西,分为物质诱因和非物 质诱因、客观诱因和非客观诱因、特殊诱因和一般诱因等——巴纳德 ②组织平衡理论:组织向其成员提供让其追求的诱因,成员为了满足需求而为实现 组织目标做出贡献, 二者有相对平衡的关系, 再加上组织外部关系上投入-产出的平衡, 社会组织就会存续下去。 ③激励理论:需要型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过程型激励 公平理论
13.★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社会组织的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之外的、并对组织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主要包括相关组织、制度、文化环境。 (2)环境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①社会系统的观点:组织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因此组织具有 开放性,就必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 当环境因素足够强大时,受它影响的社会组织在结构上会发生变化:①组织结构进行 适应性的调整,原来的部门承担更多职能②设立专门处理同环境关系的部门 ②资源依赖对组织的影响 “资源依赖理论” :组织都依赖外部资源而生存,过度的资源依赖对生成权力。当组 织对资源的依赖受到威胁的时候,组织就会设法控制外部资源减少依赖。 ③文化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新制度主义”观点:强调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强烈的受环境的影响,被长期建构 的观念体系和规范结构控制性的影响。
14.家长制 (1)定义: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与封建家庭 制度相似的管理制度。最早、普遍的管理方式。 (2)特点:①权力集中于最上层,不向下层分权 ②最高领导人和管理者凭借个人经验管理 ③管理行为有较大的随意性 ④组织领导人把组织当做自己的领地,不准别人干涉 ⑤组织中缺乏严格的规则和规范。 (3)存在的条件:组织规模狭小,内部分工不发达,组织中的技术单一,外部环境稳 定,组织建立与最高领导人努力有关,组织成员的臣民思想 1
5.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 推崇经济合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可以激发他们 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劳资两利。但这种观点将工人看做挣钱机器,是不人道的。 (2)一般行政理论——法约尔 把行政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环节,并提出行政管理的 14 条原 则。 (3)★科层制(官僚制)理论——韦伯 1)概念: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2)特征:①组织内部有清楚的分工,而且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职位分等,组织的职位之间形成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下级接受上级的指挥 ③行政管理人员是因具备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他们有专业资格 ④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组织中的职务是他们的职业 ⑤行政管理人员的升迁根据年资或政绩,取决于上司的评价 ⑥组织内部有严格的、统一的纪律,下级接受上级的监督 3)特点:①组织中有严格而缜密的规则 ②成员都是有相应职位专业资格的③组织以工作为核心,事本主义 4)功能: 正功能:①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 ②在保证成员行为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模式 ③能人结构、紧密的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 有效运转,从而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 负功能:①照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甚至把规则当目标发生目标置换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