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社会背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腐朽。
2、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根源) 3、文化:八股取士,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性。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的性格特征:“离经叛道” 2、李贽的进步思想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抨击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代表作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2、进步思想主张(分析思想产生的原因)
(1)政治: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腐败、暴政)
(2)经济: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针对重农抑商,八股取士脱离实际) (3)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针对陆王心学) 3、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对传统儒学继承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理论思想体系 3、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以德治民,实行“仁政”,给农民土地、生产时间,减轻赋税和刑罚,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时势和民心。
(4)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5)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人的伦理道德为主体的理论体系,用伦理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前5-前4世纪)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背景
(1)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繁荣,文化迅速发展; (2)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2、智者学派(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2)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3)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制度、法律、道德约束力是相对的,忽视道德。 二、 “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
(1)产生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思想: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认识自己,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 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相同:(1)都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 (2)重视道德、知识和教育。 不同:
(1)内容: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体现民本思想;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2)目的和影响: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强调尊卑,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
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突显人的自由、平等,有利于个性发展。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1、柏拉图:《理想国》根据智慧和品德而非按照出身分工;鼓励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促进古希腊文化科学的发展;
(2)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 1、原因和条件
(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 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经济: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2、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形成资产阶级。 (2)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核心: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蒙昧主义 以神为中心 人文主义 4、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以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影响: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社会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形成资产阶级。
(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导火线: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教皇出售赎罪券
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现世的享受 等级观念 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 理性和科学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宗教改革的成果
(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 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宗教改革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时期;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3)两者都向古代文化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
经》中的原始教义。 不同点
(1)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思想、信仰自由的运动;宗教改革形成的各种新教
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2)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广泛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和教会压迫。 (2)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2、启蒙运动发展: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洛克分权学说),18世纪在法国进入高潮。 3、启蒙运动核心:理性――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内容:以理性为核心,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民主和科学时代。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理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性质: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法国启蒙思想
1、法国为什么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1)经济: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加强;(可能性) (2)政治: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矛盾激化(必要性) (3)科学依据:近代科学兴起;
(4)思想实践:英国启蒙思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启发 2、启蒙思想家
(1)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论》和《路易十四时代》。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著作《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议会);行政权(国王);司法权(法院) 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意义 “三权分立”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 1)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权利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 (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 (2)强调人的重要性,人非工具。
(3)人民主权,天赋人权,但要自律和受法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