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
前言
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错)
2. 哲学是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错) 3.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错)
唯物论部分
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准确的理解。(错) 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动(防碍)作用。(错)意识能够准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准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准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 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对) 6.树立准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首要任务。(错) 7.人类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错)
8.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有着。(对) 9.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水平。(错) 10.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
11.只要人们理解了规律就能够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错)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对) 13.规律的存有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 14.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 15.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
16.人们能够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对) 17.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 18.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错) 19.因为规律是准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对) 20.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
21.规律是客观的,能够推动事物发展,也能够防碍事物发展。(错) 22.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对)
辩证法部分
1.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错) 2.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错)
**3.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理解的深化而持续发展。(错) 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
5.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错) **6.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有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对) 7.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
8.人们能够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对) 9.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错)
10.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绝对的,无条件的。(错) 11.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创造。(错) 12.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着因果联系。(错) 13.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 14.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错)
15.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错) 16.运动就是发展。(错)
17.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错) 18.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对) 1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 20.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 21.矛盾能够调和,不能够缓和。(错) 22.矛盾能够缓和,不能够调和。(对) 2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错) 24.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错) 25.任何事物都存有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错) 26.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对) 27.普遍和个别互为存有的前提。(错)
2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 29.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错)
3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错) 31.矛盾的特殊性存有于普遍性之中。(错)
32.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对) 33.只要有量变存有,就必然发生质变。(错) 34.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错)
35.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动)或延缓(防碍)的作用。(对) 3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错)和动力和原因。外因是条件。(对) 37.外部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错) 3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错)
39.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对)
40.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趋势和具体道路的关系。(对)
41.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体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间断性的关系。(对) 4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错) 43.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错)(应为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44.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有和发展的条件。(对) 4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 46.“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对) 47.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错) 48.任何一种联系都是矛盾,(错)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对) 49.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对)
50.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 51.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也是绝对无条件的。(对)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二)
理解论部分:
1、感性理解是事物的现象,理性理解是本质. (错) 2、感性理解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错) 3、理性理解是感性理解的目的. (错) 4、理性理解来源于感性理解。(错)
5、理解既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间接经验. (错) 6、感性理解都是不可靠的。(错)
7、理性理解是稳定不变的、准确的理解。(错) 8、现象本身不一定是准确的。(本质则都是准确的。)(错) 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每一具体理解是有限的。(对)
10.而人的理解水平是无限的,人类理解的总的发展过程也是无限的。(对) 11.感性理解是理性理解的基础,是整个理解的起点。(对) 12.对感性材料实行加工制作是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关键。(对) 13.理解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准确反映。(错)
14.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错) 15.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错)
16.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理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而持续深化。(对) 17.假象是错误的理解。(错) 18.假象是主观的。(错)
19.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无所谓准确与错误之分。(对) 20.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错) 21.理解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对) 22.只有理性理解可靠,感性理解不可靠。(错) 23.只要经验丰富,办事情就能达到预期目的。(错) 24.物质是理解的来源。(错)客观事物是理解的对象。(对) 25.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错) 26.假象从反面歪曲反映事物的本质。(对) 27.只有准确的理解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错) 28.现象是主观的,本质是客观的。(错) 29.现象与本质没有严格的界限。(错)
30.感性理解来自于客观事物,理性理解来自于人脑。(错) 31.感性理解包含错误成分,理性理解则是准确可靠的。(错) 32.人们理解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错) 33.理解的目的是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错) 34.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理解。(错) 35.人的理解具有主观随意性。(错) 36.假象常常引起错觉,是主观的。(错) 37.假象仅仅停留在感性理解阶段。(错)假象是主观的。(错) 38.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理解一切事物。(错) 39.理解的根本任务是把理性理解使用于实践。(错) 40.改造主观世界决定了改造客观世界。(错)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