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学段考试 历史 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 ) A.外患不断,多次迁都 B.分封诸侯国,混战不休 C.争夺王位,内乱不止 D.实行宗法制,政治稳定
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起源自( )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3.《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知西周时期( )
A.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B.实行森严的等级制 C.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D.形成皇权专制制度 4.《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 C.礼乐制度被破坏 D.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5.《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6.《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7.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 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D.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8.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此处的机构应是( )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9.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皇权独尊同时调动宰相积极性 B.三省分工限制皇帝的专制独裁 C.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选官体系 D.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10.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加强相权抑制君主专制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12.户部(掌握税收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3.清代某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三司 D.军机处
1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15.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这种设计能够运行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态 B.积极主动的参政热情 C.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 D.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
16.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那么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 ) A.1票 B.2票 C.3票 D.4票 17.克里斯提尼民主改革中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确立了“ ”,它使公民大会有权终止任何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的政治生涯,这就把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划线部分应为( )
A.债务奴隶制 B.民众法庭 C.陶片放逐法 D.抽签选举
18.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该学者肯定了《十二铜表法》( )
A.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对传统习惯法的整理汇编 C.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D.作为第一部成文法的价值
19.《十二铜表法》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极力维护债权人权益 B.使平民利益得到维护 C.带有传统习惯法陋习 D.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 20.“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
A.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D.成为近代国家立法基础
21.“听秘书朗读完宣言后,威廉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我以我自己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2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会议席 B.实行两党制,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颁布《权利法案》,建立民主政体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23.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对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白 太 金 和 汉 殿 宫
A.二者都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B.二者都彰显君主的尊贵地位
C.二者都属于本国政府首脑的办公场所 D.二者都属于君主制消亡后的历史遗迹
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据此回答24——25题
24.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B.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C.民众情绪低迷消沉 D.南北矛盾不可调和 25.1787年宪法内容中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之策是( )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
C.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D.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26.“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实行直接民主 B.确立三权分立 C.实现人民主权 D.实现政党政治
27.“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反映以上历史发展特点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8.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要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总统是虚位总统 B.法国属于混合制共和政体 C.法国的政体反复多变 D.法国人民对共和倍加珍惜 2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消除农民的皇权思想 B.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C.堵塞君主派复辟之路 D.保障法国的国家统一 30.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体现其观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点的是( ) A.由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C.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 D.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议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据材料一概括三代与秦在任用官员方面的区别,并由此分析职业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进步性。(10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10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689年 《权利法案》 第二次议会改革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三院” 袖组阁的先例 第三次议会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分配及相互之间关系。(8分)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8分)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