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开题报告
学科分类: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
课题主持人:
课题承担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为克服应试教 育的弊
端,我国中小学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提高学生的素 质,必须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因此,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 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 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 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 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就如何促进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我校确立的实验课题 是“构建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时间是
XX年一
2010年。二、研究目标XX年一一2010年,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 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以新课程 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以运用信息 技术为手段,以全员培训为主线,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 型组织。目标一:建立共
同远景,促进教师从“适应性学习”进入 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每周的业 务学习,明确内容,强化措施,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 二: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 断逼近,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 集体备课和自主学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目标三: 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个民主的、平等的、 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坚持岗位练兵,开展各类教研课竞赛活动,使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 结合。三、研究内容(一)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1、探索与寻找 教师教育发展培训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基 本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 2、探索有效的 校本培训的模式与策略。 3、探索研训一体化培训的有效模式与策 略。(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探索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培训 内容,构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体系。 2、探索教师内需 性培训的培训内容,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体系。四、研究重点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 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 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 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 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 远程教育,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通识培训项目、新 课程学科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 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
调,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 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 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 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 效果。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 又一次
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 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 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 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 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 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 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 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2、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 为
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 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
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 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一世纪的中 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 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