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习题一
(1)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B.会计信息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内容 C.会计信息应能反映企业所有者管理企业的水平 D.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标准答案:c
解
析: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会计信息应能反映企业所有者管理企业的水平的说法不正确。 2、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中,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的是()。 A.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B.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 C.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D.低值易耗品价值摊销采用分期摊销法 标准答案:a
解
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的要求。 3、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
A.相关性 B.一贯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标准答案:a
解
析: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比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4、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持续经营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会计分期是记账基准产生的前提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标准答案:c
解
析:持续经营确立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而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5、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假设为前提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标准答案:b
解
析: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以及计提折旧。 6、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引起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是()。 A.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 C.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标准答案:c
解
析: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会引起股东权益减少,其余选项只会引起股东权益结构变动。 7、某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业务,不影响其营业利润的是( )。
A.销售材料的收入 B.存货跌价损失
C.出租无形资产的价款收入 D.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标准答案:d
解
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号)+投资收益(损失为“-”号),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不影响其营业利润。
8、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变动的是()。 A.根据经过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向股东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B.为企业福利部门购置医疗设备一台 C.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D.按规定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成股份 标准答案:c
解
析: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会引起资产减少,营业外收入增加,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
9、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标准答案:c
解
析: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新准则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