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D 2、D 3、D 4、D 5、D
6、参考答案:C 7、【答案】B 8、D 9、C 10、D
11、参考答案:B 12、【答案】D 13、B
14、【正确答案】:D 15、B 16、A 17、C 18、【答案】A 19、D 20、C 21、A 22、A 23、【答案】D
第 16 页 共 21 页
24、参考答案:C 25、【答案】A
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有2个符合题意)
1、【正确答案】 AB 2、ABCD 3、CD
4、参考答案:A,C 5、BCD 6、BCD
7、【正确答案】:ABC 8、参考答案:A,D 9、AB 10、ABCD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共4大题,每题5分,共20分)
第 17 页 共 21 页
1、(1)年末的普通股每股净资产=(1680-84)/210=7.6(元)。 (2)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400-100=300(万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300-60=240(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240/200=1.2(元);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84/210=0.4(元)。 (3)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10×1.2=12(元)。 (4)可转换债券的年利息=100×4%=4(万元);
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的普通股股数=100/1000×80=8(万股)。
(5)调整后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240+4×(1-25%)(来自可转换债券)=243(万元),
调整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0+8(来自可转换债券)=208(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243/208=1.17(元)。
2、(1)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5×4+70×4+60×6+80×5+50×6)/(25+70+60+80+50)=5.05(元) 6月份的销售成本=5.05×150=757.5(万元) 12月份的销售成本=5.05×100=505(万元) 2010年总销售成本=757.5+505=1262.5(万元)
(2)6月份的销售成本=25×4+70×4+55×6=710 (万元) 12月份的销售成本=5×6+80×5+15×6=520(万元) 2010年总销售成本=710+520=1230(万元) (3)
(4)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最佳方案是加权平均法,此时期末存
第 18 页 共 21 页
货成本最低,当期成本最高,利润降低,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能减少物价上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反之,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 3、1)乙产品的标准工资率=420000/21000=20(元/小时) 乙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20×2×10000=400000(元) (2)乙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550000-400000=150000(元)
乙产品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50000/25000-20)×25000=50000(元) 乙产品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5000-2×10000)×20=100000(元) 4、(1)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1800/400=4.5(年)
(2)项目净现值=-1800+400×(P/A,10%,6)+500×(P/A,10%,4)×(P/F,10%,6)+300×(P/F,10%,10)=-1800+400×4.3553+500×3.1699×0.5645+300×0.3855=952.47(万元)
(3)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经济寿命期,且该项目净现值大于0,所以项目投资可行。
五、综合题(共2大题,每题12.5分,共20分)
1、(1)①单位标准成本=35×2+15×2+10×2=120(元)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7000×16-3680×2×15=16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7000-3680×2)×15=-54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16-15)×7000=7000(元) (2)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确定的F产品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200+720000/12000)×(1+20%)/(1-5%)=328.42(元)
(3)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确定的F产品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200×(1+20%)/(1-5%)=252.63(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290元高于252.63元,故应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5)保本销售量×(350-200)-720000=0
求得:保本销售量=720000/(350-200)=4800(件)
第 19 页 共 21 页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350-200)-720000=150000
求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150000+720000)/(350-200)=5800(件)。 2、(1)2010年净利润=(400-260-54-6-18+8)×(1-25%)=52.5(万元); 销售净利率=52.5/400=13.13%;
总资产周转率=400/[(307+242)/2]=1.46;
平均资产负债率=[(74+134)/2]÷[(242+307)/2]=37.89%; 平均权益乘数=1/(1-37.89%)=1.61;
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13.13%×1.46×1.61=30.86%。
(2)销售净利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13.13%-11%)×1.5×1.4=4.47%;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13.13%×(1.46-1.5)×1.4=-0.74%; 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13.13%×1.46×(1.61-1.4)=4.03%;
销售净利率提高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4.47%,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使净资产收益率下降0.74%,权益乘数提高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提高4.03%。 (3)方案1:
第一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技术开发费=200×(1+50%)=3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00-300=-100(万元)<0
所以,该年度不交企业所得税,亏损留至下一年度弥补。 第二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技术开发费=100×(1+50%)=1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100-150=250(万元) 应交所得税=250×25%=62.5(万元) 方案2:
第一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技术开发费=100×(1+50%)=1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00-150=50(万元) 应交所得税=50×25%=12.5(万元)
第二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技术开发费=200×(1+50%)=3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300=200(万元)
第 20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