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有感
我分析的人物是班纳特太太和小女儿莉迪亚。这两个虽说是小人物,但也算值得推敲,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必不可免。
首先谈一谈班纳特夫人,她是一个鄙陋肤浅的女人,知识浅陋,漂亮却没有头脑。在她的一生中最忙碌的时光我想莫过于是给五个女儿们找婆家的时候。在故意让简冒雨前去尼日斐一段,她宁愿女儿冒雨前去只是为了制造更多女儿与宾来特先生接触的机会。这看似是一种矛盾,但恰恰反映了一位母亲为了把女儿嫁出去的使出的手段之极。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段来表明班纳特太太为女儿找婆家的急切,同时也看出了她另一面的小聪明,当然带着令人鄙夷的色彩。
她性格最为明显要属柯斯林先生造访的那一段,这是一处过度,为班纳特太太对柯斯林先生的态度180°大转弯埋下伏笔。“前一天她还感到厌恶的那个男人一下子就成了她的掌上明珠。” 可见班纳特太太将自家的利益看得很重,只要对女儿们有益的人她会很客气地对待,这也显得她为人有些见风使舵。但她的人性中也是闪现着母性的光辉的,她做这么多还不是为了这几个女儿。
接下来是莉迪亚,迷人的、充满自信的、15岁就发育成熟的莉迪亚和她的母亲差不多,但显得更年轻气盛些。没有头脑、没有教养、不矜持、无理,可以说出她的一大串缺点,这是属于她这种年纪尤其是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的女孩很容易有的这样的性格特点。
韦翰和莉迪亚私奔这一件事可以看出莉迪亚的草率、轻浮,容易被所谓的爱冲昏头脑,或者她本来就没什么头脑。她连女孩子最起码的矜持也没有可见她的不成熟。他们对于自己的无耻和行为不端所引起的焦虑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年轻的无知,对于爱情、婚姻的儿戏,是冲动而为之却没有一丝的羞愧,用无耻形容他们也不为过。韦翰是什么人我们显而易见,可怜了年轻的莉迪亚,她却浑然不知,还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幸福中,这就是年轻的荒唐。是莉迪亚的愚蠢。
后来,莉迪亚和韦翰总是搬来搬去,找便宜的房子住,总是入不敷出。他对于妻子的爱很快变成了冷漠,她对丈夫的感情则持续得稍微长一点。每逢危机、伸手向莉迪亚的姐姐们要钱时,他们便显得不那么自傲了。可以说莉迪亚和韦翰感情的瓦解是必不可免的,莉迪亚自身的因素很大,在不成熟的年纪做出草率的决定,这是值得她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后悔的。一个人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我通过阅读《傲慢与偏见》,分析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可以从中了解到更多来源于人本性中的许多不同面,它们不需要是完美的的,也许残缺的才更值得我们去弥补、完善。这就是艺术本身的灵魂所在。 陆天洋 高二13 (PS: (分享摘录)
Mrs. Bennet
Mrs. Bennet is a miraculously tiresome character. Noisy and foolish, she is a woman consumed by the desire to see her daughters married and seems to care for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 Ironically, her single-minded pursuit of this goal tends to backfire, as her lack of social graces alienates the very people (Darcy and Bingley) whom she tries desperately to attract. Austen uses her continually to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of marriage for young women. Mrs. Bennet also serves as a middle-class counterpoint to such upper-class snobs as Lady Catherine and Miss Bingley, demonstrating that foolishness can be found at every level of society. In the end, however, Mrs. Bennet proves such an unattractive figure, lacking redeem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y kind, that some readers have accused Austen of unfairness in portraying her—as if Austen, like Mr. Bennet, took perverse pleasure in poking fun at a woman already scorned as a result of her ill breeding.)
《傲慢与偏见》人物分析(班纳特太太和小女儿莉迪亚):
1.班纳特先生年轻时犯了错误,爱上了一个漂亮却愚蠢的年轻女人。结婚那么多年,他有的是时间来追悔自己的错误。不久,他就认识到妻子没有一点头脑或是常识,只知道唠叨、逛商店、给女儿找婆家。这种经历使得他有点尖刻,禁不住要嘲弄他妻子几句,而这种幽默感他妻子却从来都听不出来。
分析:可以看出班纳特太太在修养方面的不足,知识浅陋,漂亮却没有头脑,就像一般的乡下妇女一样,为了一些细碎的事而烦恼。
2.姊妹几个中年龄最小、最爱喧闹的莉迪亚 分析:浮躁
3.在家里,她们(吉蒂和莉迪亚)可以什么也不谈,只谈军官和他们漂亮的制服,连宾格莱先生的大笔财产似乎也不值一提。
分析:这是教养的缺失,小小年纪却只讨论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可见她们灵魂的空虚。
4.吉蒂感到害臊,没有吱声。可是最小的莉迪亚毫不在乎,继续表达她对一个什么卡尔特上尉的爱慕之情。
分析:莉迪亚是属于奔放的女孩,很大胆却又很愚昧,在这种年纪就只想着谈情说爱,我想这是一种教育力量的缺失,她的父母有责任。
5.(仆人拿给简一张从尼日斐的便条)班纳特太太喜出望外,眼睛为之一亮,女儿还没看完,她就急切地叫道······
分析:可见班纳特太太是多么迫切地想要女儿嫁出去,这是一位母亲发自内心的真实举动,虽显得有些夸张但是尤为突出这位母亲的心思。 6.“军官们!”莉迪亚大喊一声。 分析:有些放荡,不知矜持为何物。
7.于是简骑着自己的马出发了,而她妈妈在后面兴高采烈地喊道:“真希望雨能下大点儿,乖!”“我这个主意多妙啊!”她不止一次地这样说,对自己感到极为满意。 分析:这又是班纳特太太新奇的点子,她宁愿女儿冒雨前去只是为了制造更多女儿与宾来特先生接触的机会。这看似是一种矛盾,但恰恰反映了一位母亲为了把女儿嫁出去的使出的手段之极。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段来表明班纳特太太为女儿找婆家的急切,同时也看出了她另一面的小聪明,当然带着令人鄙夷的色彩。
8.伊丽莎白为母亲感到脸红,因为母亲所说的每句话都不自觉的表现出她缺乏头脑和起码的见识。
分析:母亲教养的缺乏,小女儿莉迪亚的身上多多少少由着她的影子。
9.突然那个迷人的、充满自信的、15岁就发育成熟的莉迪亚十分无理地出了一下分头。她恳求宾格莱先生在尼日斐举行一次舞会。
分析:莉迪亚的无理被视作没有教养,这是一个只知道对外社交、结识军官的女子的悲哀,她的心智还不如身体来的成熟。
10.“哦。亲爱的!”“请不要提那个可恶的家伙。自己的财产不留给自己的孩子,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叫人接受的事情了。我要是你的话,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她继续叫苦不迭地发牢骚。
分析:母亲为女儿讨不到任何的财产而感到愤慨,这是处于一种对孩子的爱,尽管是自私的我也会认可,但不否认她见识的浅陋。
11.不过,他们的母亲听完信之后改变了对柯斯林先生的态度,现在准备着心平气和地迎接他,这使得丈夫和女儿们大为吃惊。
分析:这是一处过度,为班纳特太太对柯斯林先生的态度180°大转弯埋下伏笔,也是体现班纳特太太性格的最好的、鲜明的对比体现。
12.他解释说他要在几位姑娘中找一位妻子时,班纳特太太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班纳特太太乐滋滋的,满心希望不久将有两个女儿嫁出去。前一天她还感到厌恶的那个男人一下子就成了她的掌上明珠。
分析:可见班纳特太太将自家的利益看得很重,只要对女儿们有益的人她会很客气地对待,这也显得她为人有些见风使舵。
13.(达西先生的信中)那天晚上,你的母亲、三位小妹,偶尔还有你的父亲,在举止方面过于不成体统,所以我决心让朋友免于这样一起我认为甚为不幸的婚姻。 分析:这是在达西眼中的班纳特一家,毫无教养,不成体统。
14.韦翰和莉迪亚私奔
分析:这一件事可以看出莉迪亚的草率、轻浮,容易被所谓的爱冲昏头脑,或者她本来就没什么头脑。她连女孩子最起码的矜持也没有可见她的不成熟。
15.“我亲爱的莉迪亚!16岁就结婚!我多么盼望见到她呀!我太幸福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嫁出一个女儿。韦翰太太!听起来多顺耳呀!” 分析:这是一个母亲的愚昧无知,居然连这么小的女儿都结婚了还看作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她是多么的没有常识教养的人啊,头脑简单。
16.韦翰和莉迪亚对于自己的无耻和行为不端所引起的焦虑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
分析:这是一种年轻的无知,对于爱情、婚姻的儿戏,是冲动而为之却没有一丝的羞愧,用无耻形容他们也不为过。
17.韦翰私下里告诉达西先生,他离开兵团是为了逃避赌债,并不是想和莉迪亚结婚,他现在仍然希望找一位有财产的女人结婚,以便获得舒适的收入。
分析:韦翰是什么人我们显而易见,可怜了年轻的莉迪亚,她却浑然不知,还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幸福中,这就是年轻的荒唐。莉迪亚的愚蠢。
18.莉迪亚和韦翰总是搬来搬去,找便宜的房子住,总是入不敷出。他对于妻子的爱很快变成了冷漠,她对丈夫的感情则持续得稍微长一点。每逢危机、伸手向莉迪亚的姐姐们要钱时,他们便显得不那么自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