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预防医学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绪论

1、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促进健康 例子:卫生立法,保护环境,合理营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计划免疫,消

除病因,职业预防,婚前卫生工作。(降低发病率)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 保护健康 例子:定期筛查,自我检查,对高危人群(矿工)进行体检,早合理用药。

(降低死亡率)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恢复健康 例子:社区康复,临终关怀,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存率) 2、现代医学模式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公共卫生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三大特点

4、预防医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人和无症状者。

(2)研究重点是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客观地观察分析健康问题及其影响 素 (4)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5、五层次预防: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1、 环境污染:指各种人为成自然的有害物质、因素进入环境,超过环环的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成分或状态发生

改变,就扰乱和破环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2、 环境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并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素。

3、 公害: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对公众安全健康、生命、财产以及生产和生活造成

的严重危害。

4、 环境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5、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6、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 4天内死亡4000人 伦敦 1952年12月英国 硫化物和烟尘生成气溶胶被

吸入肺部

7、 公害病:指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8、 化学转化:指化学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中和或水解反应发生的转化。 9、

10、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急性毒性作用2.慢性毒性作用3.特殊毒性作用(4) 环境内分泌干物危害 11、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基本特征:

12、PM10:又称可吸入性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13、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14、地方病: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动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有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人群发生特有的疾病

15、急性危害按形成原因分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

16、水俣病: 是20世纪50年代发生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水域,由于长期摄入富含甲基汞的鱼、贝类而累及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的公害病。

17、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因为生产劳动接触受人畜龚便、污水和垃圾中病原体污染的水源或饮用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发生的传染性疾病。 18、氯化消毒:(1)氯溶于水后发生以下反应。

Cl2+H2O→HOCl+H++CI-

HOCI→H++OCl-

(2)影氢化消毒效果的因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水温;水的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19、碘缺乏病(IDD)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20、地方性氟中毒基本病征是氟斑牙和氟骨病

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1、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工伤:又称为职业性外伤,指从事生产动过程中,电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3、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从而出现相应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发病条件:1.职业性有害因素 (2)作用条件(3)个体易感性: 特点:(1)病因明确(2)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普遍性(4)做好三早,预后较好(5)可预防性 分类:10大类,132种 4、工作有关疾病共同特点 : (1)不是直接的唯一病因

(2)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3)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取业性有害因素的暴露,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5、铅:

体内分布:骨,磷酸铅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腕下垂,足下垂。

(2)消化系统:腹绞痛;多为突然发作,部位常在脐周;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上可出现暗蓝色线,即“铅线”

(3)血液及造血系统: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治疗原则:首选的驱铅药:依地酸二钠钙 6、苯中毒:

毒理:慢性毒作用主要是苯代谢产物被转运到骨髓或其他器官,可能表现为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作用。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头痛头晕呕吐,重者神志模糊,抽搐 (2)慢性中毒:①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

②造血系统:造血系统损害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严重可发生再障 ③其他:皮肤干燥脱屑,女子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流产,胎儿畸形

治疗原则:(1)急性中毒: 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和维生素C,忌用肾上腺素。(2) 慢性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7、矽肺: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多的分成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矽尘作业:指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作业 类型:速发型矽肺;晚发型矽肺

病理改变:矽结节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是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矽结节是砂肺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X线:矽肺诊断:其诊断依据为小阴影(直径小于10㎜)和大阴影(直径大于10㎜) 并发症:矽肺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是肺结核

八字防尘措施: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第五章食物与营养

维生素A:夜盲症,毛囊过度角化症,呼吸道炎症 维生素D:佝偻病,骨软化症

维生素K:凝血障碍,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维生素B1:脚气病 维生素B2:口腔-生殖综合征 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贫血症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健康,疾病,伤害

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性工作,分析性工作,实验性工作 2、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特征,对比特征,概率特征,社会医学特征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P73: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

4、三间分布:即人间,空间,时间分布

5、发病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定人群中某病断例出现的发病率。 6、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阳病例所占的比例。 7、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 指标 对象 来源 状态 用途 发病率 患病率 指标 死亡率 新病例 新旧病例 概念 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 横断面调查 对象 动态 静态 病程短,急性病 病程长,慢性病 意义 8、死亡率和病死率的区别 反映人群总的死亡水品,是衡量人群因疾病或者受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人群 况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也可以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归还提供科学的依据 某病多用于急性传染病,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也可患者 以反应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特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为该病死亡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 9、散发:指在较大范围内的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历年的一般水平,各个病例散在发生,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

10、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症状相似的患者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11、流行: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2、大流行: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远超过该病流行的水平,且传播迅速,波及面广,常超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

13、三间分布(疾病分布)的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变异

14、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15、移民流行病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1)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则该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则该病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以上原则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移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程度,原居住地和移居地的医疗卫生水平等。 16、现况研究特点:不设对照组;观察时间不能过长;确定因果联系时受限 类型:普查;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级抽样

17、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以群体为观察与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生态比较研究(最简单);生态趋势研究

优点局限:局限性(1)生态学谬误: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2)混杂杂因素较难控制

(3)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4)难以确定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

18、队列:指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根据人群进出队列的时间不同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两种

19、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20、危险因素:泛指能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21、队列研究基本原理:直接观察和比较暴露于不同水平危险下的人群的结局,从而探讨危险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关系,达到检验病因假设的目的。

特点: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组;检验效能高

设计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2特殊暴露人群: ③职业人群 研究对象:①一般自然暴露人群;○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 组别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发病 未发病 合计 发病率 a c b d A+b=n1 C+d=n0 Ie=a/n1 I0=c/n0

预防医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促进健康例子:卫生立法,保护环境,合理营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计划免疫,消除病因,职业预防,婚前卫生工作。(降低发病率)第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保护健康例子:定期筛查,自我检查,对高危人群(矿工)进行体检,早合理用药。(降低死亡率)第三级预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jrup13y8a7b8vd538ce5nrap1rg8p00xe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