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过程与方法】

1.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2.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

【重点】

1.懂得法治的重要性。 2.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

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做法。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什么是良法?

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新课导入】

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重要性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问题思考]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点拨:(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如何选择法治道路

[活动设计]

(1)阅读材料: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问题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教师点拨:(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点二 描绘法治蓝图 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48“相关链接” [问题思考]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教师点拨:(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

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问题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答案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教师点拨:(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总结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视法治建设,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了解我国法治的发展历程与相关内容,树立法治意识。

板书设计

法治的重要性

??选择????良法之治法治实行法治的要求???夯?善治?道路?实??中国共产党探索法治道路的历程法?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治??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基?描绘?建设法??民守法石?法治?治中国

?蓝图?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2.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2.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2.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政府依法行政。 【难点】 厉行法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过程与方法】1.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jphc387qb2teb88j4i568ub00wtu6005x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