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个公文包就能把事办妥。
这些变化得益于2014年以来M市开展的优化审批事项流程和权力流程图。M市本级355个事项细化为699个,办事路径更明确,梳理出权力运行流程和一次性告知单,极大压缩了审批时限。 M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军说,M市把服务企业的行政权力对应落实责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设定“追责情形”。2015年有1311名不作为、慢作为公职人员因此被行政问责。目前,全市39个政府部门全部完成权责清单,政府事权大幅精简52.5%。 M市人社局人才工作处处长杜忠家说,大处室改革后,原来的人才流动开发处、外国专家工作处等4个处合并为一个人才工作处,企业办事“走廊”缩短。
此外,为鼓励科技创新,M市积极探索实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新举措,出台文件明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处置的收入,扣除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后的现金收益,超过70%归研发团队,“让科技人员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同时,M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M市中心、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保护个人以及企业科研成果,共同助推M市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环境好了,对留企留人就有吸引力了。”留法归来的布衣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潘聪说,他已说服几位在欧美的大学教授归国一起研究衣服、鞋子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和转化。 4.某代表团考察瑞典制造业发展状况,以下是代表团团长所做的考察笔记:
作为人口仅有960万的北欧小国,瑞典在20世纪初就凸显出
其在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世界领先性。ABB、爱立信、沃尔沃这些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企业都出自瑞典。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如家用冰箱、安全火柴、无菌纸包装技术、蓝牙技术、儿童安全座椅等,都来自瑞典的创新与发明。
制造业在瑞典的发展一直遵循着知识密集型、灵活高效型和节能可持续发展型的原则。瑞典创新局提出该国未来制造业在创新研发前提下实现再工业化的愿景:2030年,瑞典有望成为研发与制造高级产品与服务的少数国家之一。
一直以来,瑞典致力于优先发展制造业,并在工业研发领域投入巨资;同时,把研发与创新看成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瑞典国家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说,创新也是政府和企业认可的必经之路。从2008年开始,瑞典已经开始建造“制造业战略研发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研究”等创新研究机构,这对确保企业和国家长期拥有世界竞争力无疑十分必要。自1993年以来,瑞典科技企业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员工人数翻番,已占瑞典整个就业市场劳动力人数的20%。
瑞典的制造业致力于提供一体化和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已从过去提供标准商品的生产转变为给客户打造特殊产品的制造系统。瑞典制造企业还善于通过虚拟技术,有效处理生产数据,不断促进人与机器的融合,以增加产品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服务创新是很多瑞典企业擅长的领域,也是它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瑞典创新局认为,瑞典未来如果要继续成为一个制造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需要在制造业领域和相关的产业、学术和研究机构中加大研发与创新。这项任务也被称为制造业的创新战
略,覆盖了生产链各个环节。为了让上述瑞典所具备的优势继续发挥其特长和应对严峻挑战,瑞典加大对创新能力的投入以进一步增强其活力,缩短科研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工业价值的时间。 此外,瑞典目前已经有大量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和研发的投入,通过这些扶持项目,中小企业能够继续提升技术,确保产品适应市场变化。学界和研究机构的投资需求能够对接中小企业,也令这些企业减少了自我开发的投入。
瑞典还通过开展技能教育与培训满足企业的技能需要,让技能培训较早地进入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机构和制造业的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教育与实践的深入合作,可以令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至更高水平,增加学术成果的工业价值。在学生与制造业中架起畅通的桥梁,使职业教育、学位教育和培训等领域的学生们充满动力,也令制造业和研究机构的沟通更加畅通。
瑞典制造业和学术研究机构之间的人员还能够自由流动。通过提供合适职位,企业从科研机构中获取较高的研发技术含量,而科研机构也根据实际市场需求调整创新研发领域和项目。而通过对人员的短期快速培训,就可以使这样的综合性科技人才既能为企业服务,也能胜任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
瑞典在制造业上还不断寻求国际合作。欧盟目前已具备较好的平台,在制造业和科研之间有较好的渠道能实现研发成果的转化。为顺利实现国际合作,瑞典也在创新局的倡导下创建制造业的研发合作平台,并参与欧盟的研发项目。
发展制造技术使瑞典各类企业获益,尤其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以XELMO公司为例,作为建筑领域蓬勃发展的小公司,
它的产品和服务是本土制造业中的一块重要“积木块儿”,公司的专长就是提供让机器设备与整个生产系统能够“吻合”的嵌入式系统,从而增加顾客产品的价值与竞争力。这家公司的客户都是瑞典制造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工业链中合作,就像一个集群。这个集群可以是地域性的或者是全国性的,创新就在这个循环系统里诞生。在瑞典制造业中,这种集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催生了小型技术企业的繁荣,也增强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5.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展览会于12月6日至8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将搭建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沟通交流的桥梁,发布世界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展示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果,加快推进江苏制造强省和南京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建设。
本届展会将展示现有的智能制造优秀成果,以及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和未来概念性产品、设计,充分展示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体系的特色,展览内容汇聚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流程设计、管理运营模式和产品、装备等。
本届展览会上将展示西门子最新的数字化研发制造中心。该中心体现了智能制造特征:客户参与设计的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生产。将单一数据源贯穿设计、规划、工程、生产直到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从研发到交付的端到端水平集成,堪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闭环制造”;利用现实工厂的全集成自动化技术与虚拟工厂的数字化制造紧密结合,达成工艺可变的柔性生产线实现混线生产,可谓即插即用的“数字化双胞胎”;通过机电联合设计平
台,打破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的壁垒,将工艺工程直接转换为自动化程序,成为无缝工程集成的“数字化机器”。数字化的柔性满足了制造个性化需求,从设计到研发的整体集成实现了端到端的快速交付、设计流程协同化和制造流程自动化,实现了整个价值链的高效。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带给制造企业和用户的收益也显而易见: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保证了系统的柔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赛鼎公司的“大规模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与示范项目”方案,是国家“863”项目重点工程之一,是赛鼎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氧耗的大规模碎煤加压气化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碎煤加压气化炉的生产能力,扩大煤种应用范围,满足现代化大型煤制气工厂的生产需要,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将极大促进煤气化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与进步,提升我国的产业综合竞争力。这一方案覆盖了从详细设计到安装、试车再到智能化运维的横向集成,以及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智能化运维的纵向集成。整个项目呈现了从一体化工程到一体化运维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流程行业中设计资料的智能数字化交付问题;同时,通过对工厂的虚拟仿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虚拟调试、培训的环境。 海尔集团将展示最新研发的“互联工厂”。互联工厂体现出三个能力:定制、互联、可视。定制是将用户的碎片化需求整合实现大规模定制,实现用户全流程参与设计、参与制造,把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产生者。互联是整个物联网,是互联工厂的基础,包括内外互联、信息互联、虚实互联。内外互联是用户、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