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九年级语文错题分析.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业本

1、 作业本15页第三题

下面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在一栋看似普通的A市的房了里,网络进入家庭U经化为现实,由M系统公司与一家 建筑合作建造的这套有:五间卧室是房屋,从外表上与其他房屋差不何。

错误分析:第一句修饰语位置错误,第二句“化为”不能与现实搭配,最后一句“从外 表上”介词短语后缺少动词,应补出。

修改意见:(1)将“A市”调到“一栋”前面

(2)将“化为\改为“成为”

(3在“外表上”后加上“看”

2、 作业本18页第三题

仿照所给的句了,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没有沙粒的聚积,就没有沙漠的广袤; ;

错误分析:学生没看清楚题意,将“没有……就没有”分写在两条横线上,告诉学生看 清楚中间的分号,所填的要构成排比句。

修改意见:没有水滴的汇聚,就没有大海的广阔;没有小草的聚积,就没有草原的辽阔。

3、 作业木22页第六题

作者认为祖母玛丽亚“真了不起”的理由有哪些?

错误分析:有的学生自己胡乱回答,有的虽从材料中找回答不全,告诉学生应从材料中 结合问题从上下文中找关键词句作答。

修改意见:“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世界”及“奶奶善于……复杂的难题。”

4、 作业本23页第八题

第一段中加点的“特别的滋味”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I回答。

错误分析:学生只从文章第一段入手思考,还有的从引用的故事中找,都偏离了问题的 方向。 修改意见:“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

5、 作业本24页第三题

默写古诗词名句2,西出阳关无故人。

错误分析:学生将“尽”错写成“进”,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尽”即“喝完二 修改意见:“劝君更尽一杯酒”

6、 作业本26页第八题C、公既授命(既然)

错误分析:既:应该解释为“己经”,可联系己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既出,得其船。”

7、 作业木78页第2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了节奏的把握,很多学生不理解句子的意思,故出错较多。

(1) 发闾左\\谪戍渔阳;(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8、作业木80页第3题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义词,弓I导学生从“感情色彩、词义程度的差别、搭配的不同”等方 面来讲解。故应选C。

语文期中考试

1、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与《卖炭翁》一文“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a ,, , Q

错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原因:学生不理解这种矛盾的心心理。 正确:力尽不知热,但惜夏口长。

2、 名著知识填空,要求用筒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

错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原因:学生没有注意到“另一个”,而随便写出林冲的一个故事。 正确:林冲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误入白虎堂。

3、 现代文阅读第七题,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其作用是什么? 错误: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引出论点,总起全文等。

原因:学生文体不清,引用材料的作用表述不清,要教育学生注意答题技巧。 正确: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4、 现代文阅读第八题,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筒要解释“莲花效应”。

错误:莲花等植物页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而有些植物页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 40%。

原因:学生没有抓住“效应”,而是随便抄写一句。 正确:有灰尘的页面经雨水的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5、 现代文阅读第11题,联系上文,体会第7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 面,然

后哨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错误:“怔怔地”“怏怏地”写出了鸟雀的悲凉的神态,写出了仿佛鸟雀因树叶落光环境萧瑟 而显得孤寂、不悦。借物喻人,也显示了作者因秋天的萧条而感到冷清,留恋那饱满、清新 的感觉。 原因:学生对文字的赏析缺少必要的技巧。要求先从修辞、表现手法、再结合文字内容从感 情角度赏析。

正确:“怔怔地”“怏怏地”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全部落完,毫 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了 “我”看到叶子全部凋落时的失望、痛惜之 情。

6、 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错误:学生对“非常”这个词不理解,没当成古今异义词。

正确:魏王仪表堂堂,很威严,非同寻常,但在他身边拿刀的人,这才是英雄。 文言文的分析和概括易错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 ④时勉独正立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⑤皇太了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答案】B

【解析】①叙述主体是皇帝;②反对皇上大兴土木,符合题干要求;③回答皇上造问时不改 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说的是李时勉能白尊自重,不符合题意;⑤劝诫皇上,皇太 了不宜远离

A.

左右,也是以天下为己任;⑥派他的孙了帮他送奏章到朝廷,关心国家大事。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了不宜离开皇上。

B. 李时勉性格刚毅耿宜,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 发现,

因此受到了重用。

C. 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 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答案】C

【解析】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此题因果倒置和张冠李戴。“差点被打 死”是以为内他“上疏言事”;“下锦衣卫狱”是该人交趾道后。

【易错点点睛】做文言文概括和分析题目的前提是准确筛选与整合,而筛选与整合的前提是 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意;据题干找准信息源;C项原文为“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 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 命曰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疽'

3、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答案】(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 (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地把他送上船, 等到

船开了才离去。

【易错点点暗】“扑以金瓜”,状语后置,“肋折者三”,定语后置,补出主语“仁宗\或者 “皇帝”、“李时勉” “饯都门外”状语后置,重点词“几”,“发” “去二 文言文的翻译易错例题 一、注意辨清实词的含义

1、古今异义词。由于时代差异,古汉语中有很多字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有所区别,这类同习 称

“古今异义词气在翻译时,要清楚辨析。

(1)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2) 邹忌讽齐王纳谏。

错误分析(1)句中的“猖獗”今义是“凶猛而放肆”,古义是“倾覆,失败”。

全句译作“可是(我)智谋短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2)中的“讽”今义为“讽刺、嘲讽”,古义为“劝说、规劝”。全句译为“邹忌委婉地劝说齐

王,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2、活用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 他类

别的词,这类词习称“活用词”。一般有名词活用为动词或作状语,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等情况。

(3)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错误分析:(3)句中的“闻”解释为“使……听到”,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全句译为:“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4)句中的“空”,解释为“在空中”,做“游”的状语。句子意思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

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多义词。当一个词有多种意义和用法时,翻译时就要根据语境仔细推断,确定它的合适义 项。 (5)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分析:在句中有两个“指”,根据语境可以知道,第一个“指”作名词,解释为“手指”: 第二个指作动词,解释为“指出”。全句译为:“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 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

4、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二课 文注释

中常用“★通★”或“★同★”来指明。解释通假字,要按着本字的字义解释。

(6)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分析:“转”通 W,鸟叫声;“曾”通“增”,增加。两句可分别译为:“蝉接连不停地 鸣叫。猿猴不停地啼着。”“用来使他的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二、把握特殊句式

1、省略句。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

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等。翻译时,通常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分析⑴句省略了谓语和主语,把省略成分补出来,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

(鼓)而(气)竭。”全句AT译为\笫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 完全耗尽。”⑵句省略了主语“渔人”。翻译时,可在“及郡下”前面补上。全旬译为“渔人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历。”

2、判断句。判断句是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辨别文言文表示判断 的方式

有两种:一是以“者、也”做标记,一是句中出现判断动词“为” “乃” “谓”等。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分析:(3)句用“……也”的格式表示判断,(4)句用判断词“谓”表示判断。两句分别 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3、倒装旬。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主要有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短语(状语) 后置等

几种情况。

(5) 微斯人,吾谁与归?

(6)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分析:(5)句是宾语“谁”前置,(6)句是状语“以尉首”后置,翻译时要还原到适当的位

置。这两句分别可以翻译为:“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 尉的头祭天。”

4、被动句。在文言文中,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也不少,常常以“为”“于”作为做被动句 的

标记。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分析:句中“为”表示被动关系。全句译为:“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被 他重用。”

九年级语文错题分析.doc

作业本1、作业本15页第三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在一栋看似普通的A市的房了里,网络进入家庭U经化为现实,由M系统公司与一家建筑合作建造的这套有:五间卧室是房屋,从外表上与其他房屋差不何。错误分析:第一句修饰语位置错误,第二句“化为”不能与现实搭配,最后一句“从外表上”介词短语后缺少动词,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jjq68o7jq0n19a8hrgx9da6a52gca00h2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