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3年商丘市小麦冻害调查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3年商丘市小麦冻害调查报告

作者:陈英华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期

商丘市种子管理站 陈英华

2013年春季,商丘市小麦连遭四次冻害:第一次,4月7日最低气温-2.1℃;第二次,4月10日最低气温-2.5℃;第三次,4月21日晚霜冻;第四次,4月22日晚降冰粒。

前两次强寒流造成小麦部分小穗冻死或整株幼穗冻死,不同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地块,同一地块不同地点冻害程度不一。后两次冻害主要是造成花药、柱头冻死,有颖壳无籽粒现象。轻者部分小穗不实,重者全穗无粒。抽穗后未授粉前遭受冻害严重,在21—22日未出穗的和已授过粉的影响较轻。

商丘市历史气象资料表明,暖冬、倒春寒对小麦造成冻害较严重的年份3—4年一遇,而4月20日后晚霜冻则10年一遇,4月20日后下冰粒更是罕见,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防御性。所以,笔者着重对造成小麦前两次冻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两次冻害除气候条件影响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了冻害的发生程度。

一、干旱

麦田自2012年10月—2013年4月20日近200d无有效降水。2013年4月20日通过人工降雨作业,商丘全区除柘城降水24mm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降雨很少,在春季一水没浇过的麦田,植株矮小,叶片黄枯,重者只剩旗叶一片绿叶,幼穗阶段发育缩短,提早抽穗。所有品种均免遭受冻害,土质不同冻害程度不一,沙土地和保水肥能力较差的地块冻害严重,调查结果如表1。调查品种为郑麦7698。调查地点:睢阳区临河店每667m2播15kg,睢阳区郭村镇每667m2播14kg,梁园区水池铺乡每667m2播15kg。调查日期:4月18日、4月28日。

由表1可以看出,前两次冻害前浇水的麦田冻害很轻,影响不太大;冻害后及时浇水的,冻害植株幼穗冻死后茎基部分孽迅速生长成为有效穗,及时弥补了一些因冻害造成的损失;一水没浇的在前两次冻害后的4月中旬,小麦正值孕穗至抽穗期,也是小麦一生的需水高峰期,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抑制了新生孽的生长,虽说4月20日降雨对小麦来说是比较晚的,但毕竟救活了小麦,倘若再晚10天不下雨,没有灌溉条件的沙土地麦田一定会绝收。

就气候条件而言,2013年4月7日和10日的寒流远没有2007年强,2013年4月7日最低气温是-2.1℃,而2007年4月6日最低气温是-4.2℃,麦田地表最低气温是-6.8℃,但2007年只有豫麦18、濮麦9号、郑麦9023等一些弱春性品种在早播的情况下遭受冻害,且受冻后

新生孽成穗多,最后每667m2产量接近正常产量,原因是2007年3月份降水26mm,4月4日降水10mm,4月15日降水12mm,土壤墒情好,植株幼穗冻死后植株基部再生分孽,在水肥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迅速发育成穗。而2013年3月份降水只有6mm,4月20日前19天无降水,严重干旱,没有灌溉的麦田,所有小麦品种均有冻害,只是冻害程度不同而已。2012年小麦与其说干旱加重了冻害的发生程度,倒不如说干旱比冻害的影响更大。

二、营养不足加重了冻害发生

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家庭几乎采取同样的麦田管理措施,即春节后撒施追肥,打遍除草剂,之后便匆忙外出打工,遇到春季风调雨顺,土壤墒情较好的年份,效果倒还可以,但2013年春季严重干旱,撒施到地表的肥料难以进入土壤被麦苗根系吸收,形成生理缺肥,麦苗瘦弱矮小,4月7日和10日强寒流来袭,麦苗受冻严重。

例如:笔者在梁园区水池铺调查中发现一块无意安排的不同施肥方法的麦田,总面积

0.41hm2,土质壤土。使用品种为周麦22,播期2012年10月9日,播量为14kg/667m2,其中0.28hm2在2013年2月20日用耧沟施40kg/667m2小麦专用肥,0.13hm2撒施同等同样肥料,全生育期无浇水,其结果如表2。

例如:睢阳区郭村,同村两户,同一品种,淤土。

A户:面积0.47hm2,养猪专业户,土地肥沃,2012年10月12日播种,播量13kg/667m2,年后沟施30kg小麦专用肥,一生无浇水。

B户:面积0.2hm2,没施有机肥,10月11日播种,播量15kg/667m2,年后沟施35kg小麦专用肥,一生无浇水。

由表3可以看出,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冻性增强,受冻害影响较小。

三、品种不同,受冻害程度也不同

(一)弱春性品种冻害程度较重,如郑麦366、郑麦7698、兰考198、花培6号、花培8号等系列品种。

(二)抗旱性差的品种冻害重。

(三)早熟品种冻害重。据小麦冻害研究资料显示,小麦幼穗发育进入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后两天内对-1.5℃以下的低温敏感,易形成冻害。同一品种2012年凡4月7日和10日进入雌雄蕊分化期的植株受冻害重。4月20—22日出穗的幼穗不孕籽多,早熟品种幼穗发育进程快,多有以上相遇情况,所以冻害较重。

(四)腊质层薄的品种冻害重。

(五)大穗型品种及弱春性品种冻害重,主要是缺水缺肥与超低温共同影响所致。弱春性小麦品种,需要春化温度较高,时间较短,阶段发育快,播种偏早,易形成提早拔节,降低抗寒性,遇到暖冬和倒春寒都会形成冻害。

四、耕层浅,冻害严重

通过调查,同一品种,机耕的地块冻害轻;地头、坟旁不易耕作,人工刨翻的冻害轻。旋耕耕层浅,加之秸秆还田,秸秆缺水,腐烂慢,耕层蓬松,加速了土壤水分蒸发,加重了旱情发生。所以小麦幼苗在长期严重缺水缺肥的情况下,瘦弱纤细矮小,冻害严重。

五、防止小麦冻害的措施

小麦冻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止或减轻小麦冻害,必须采取农业综合技术措施。

(一)正确选用品种,避免和减少冻害

每个品种都有优缺点,都有适宜范围,要根据生产条件、产量要求、早晚茬口选用相适应的品种,将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合理确定播期播量,提高和增强抗灾能力

早茬麦选用半冬性品种,以10月5—15日播种为宜,不易过早;若选用弱春性品种,一定要在10月15日以后播种,以免年前旺长,起身拔节,或年后提早拔节遭受冻害。播量要根据品种、地力、土质不同而确定,播量过大,易形成假旺苗,降低抗寒能力。

(三)加深耕层,踏实土壤

近年来,多数农民为了整地省工,多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不平整土地而直接播种的方法,虽然省工、省时、省力,但耕层较浅,土壤蓬松,不利于小麦幼苗根系下扎,使小麦抗寒性、抗旱性降低。2013年表现尤为突出,没浇一水的麦田因冻害造成严重减产。深耕的麦田,小麦根群下移,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有利于形成壮苗,增强抗寒抗旱的能力。根据2012年的实地调查,深耕的麦田较旋耕的地块每667m2增收一成以上。

(四)改变追肥撒施等不当施肥方式

小麦追肥撒施是一部分肥料生产厂商和经销商为迎合农民种地想省力、省工,粗放管理的思想而做的促销宣传。近几年,虽然市、县各级农业技术部门,通过电视及多种场合进行讲解说明此种施肥方法是不当的,但仍有相当的粮农为省事使用该方法。为防止这种施肥方式继续使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必须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撒施追肥的危害,并对宣传撒施肥的厂商及经销商进行严格查处,追根杜源,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一、二类麦田面积,增强小麦抗冻能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五)小麦生产园田化

小麦生产园田化是20世纪70、80年代倡导的。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喷灌、渗浇、小水细浇等浇水措施的推广,加之自2003—2012年10年间没出现过严重干旱,园田化逐渐被淡化。不少的农户认为,园田化整地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殊不知,一旦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严重干旱,田间工程没有,既使想浇水也难作业,除非每户都有地埋管道,但这样的代价太高了。所以园田化种植在大部分地块还是应该保留的,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保种保收。

2013年商丘市小麦冻害调查报告

2013年商丘市小麦冻害调查报告作者:陈英华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4年第1期商丘市种子管理站陈英华2013年春季,商丘市小麦连遭四次冻害:第一次,4月7日最低气温-2.1℃;第二次,4月10日最低气温-2.5℃;第三次,4月21日晚霜冻;第四次,4月22日晚降冰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jg3u2flkn79c964hjsm5kaxd91bpl00kx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