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考纲要求】
(1)知道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知道戚继光抗倭。
(3)以明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5)知道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6)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7)列举“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1.明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强化皇权:在中央废 ,分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 ,设 ,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 和 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
⑵文化专制:明实行“ ” 2.和平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 广泛应用,具备丰富的天文、历史知识。 ②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③概况:1405——1433年,郑和 次下西洋(在位皇帝:明成祖),到过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红海海岸。 ④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 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2)明中后期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①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被称为“ ”。 ②明朝中后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受明政府之命,戚继光创建“戚家军”进行抗倭。1561年在台州九战连捷,荡平浙江倭寇,之后配合俞大猷打击福建、广东倭寇,1565年肃清倭寇。 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
3.以明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
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2)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明清两朝皇宫,称 (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 4.李时珍
明代著名 家。他经27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
物巨著《 》,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5.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强化皇权: 时增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⑵文化专制:清朝时大兴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6.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 (1)加强行政管理
新疆:① 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 。
②乾隆帝时,1771年 部在首领渥巴錫领导下,摆脱沙俄的奴役和控制,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③1878年左宗棠打败阿古柏侵略军,1884年设新疆行省
西藏:①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②1727年雍正时期,设置 ,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 府,隶属福建省 (2)反击外来侵略
①明朝末年(1624年), 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 率大军从金门出发渡海作战,于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肩关不忍离。
②、清康熙帝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的 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 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7.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表现:
①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实行严厉的 政策
②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最后只留 作为通商口岸,只许 ____________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 作用
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 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 了。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启示(论述题观点)
①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开放交往,促进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②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
【目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3.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A.抗击匈奴 西至( )
A.山海关 B.临洮 C.葱岭 D.嘉峪关 6.清朝时,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伊犁将军 B.军机处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7.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 ,获胜的是中国人” 的战役是( )
A山海关战役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台州九捷 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二、辨析题
9.明清时期涌现了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业绩:戚继光在沿海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材料解析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如图所示
B.《齐民要术》 B.册封达赖和班禅
C.《水经注》 C.设置驻藏大臣
D.《本草纲目》 D.设置伊犁将军
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不包括( )
5.从春秋战国到明代,长城的修建经历了两千多年。明长城蜿蜒六千多公里,东起鸭绿江,
(1)根据材料一图示,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全国推行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为加强对台湾和新疆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
(3)以上制度与措施的实行有何共同作用?
四、材料论述题
11.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请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