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杜鹃枝上杜鹃啼  第二单元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记念刘和珍君  过万重山漫想  简笔与繁笔  第三单元   内蒙访古  琐忆  胡同文化  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闻美的坟墓  冬天之美  第四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第五单元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第六单元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荷塘月色 
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学生是容易入景的,
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学目标  
1、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 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  
课前:① 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 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 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  
课后:① 整理课堂笔记  
        ② 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③ 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
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沿着(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着”是围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往”则表示还走在往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析: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析: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