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愚人的天堂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愚人的天堂读书笔记
篇一:《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读书笔记 书名: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译者):米奇艾尔邦 出版单位: 大块文化 内容大意:
一个在游乐园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后就待在家乡,每天重复做同样的工作。他曾经想继续升学,曾经想四处游历,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战争中残废了的脚,怨怪那个个性沉默然而却很暴躁易怒的父亲,害的他放弃梦想,困在这个海摊小镇。他经常作恶梦,梦到同样的大火。至亲所爱都已过世,他剩下回忆作伴。他的生活,苍白而无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坐着维修工作,就算不耐烦也还是会为小朋友做几个玩具。
83岁生日这一天,他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而丧了命。上了天堂后,艾迪遇见五个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人。这五人逐一说出自己的 故事 ,说出他们何时在人间与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们身上学习的功课。艾迪逐渐领悟:原来,自己生命里一直都有别人的生命;而别人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绘在最无法预料的时空,产生交集。 内容摘录: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触其它生命的时光。与你相遇,其它生命再也不一样。遇见他们,你才真的活过。 我的观点:
故事中的艾迪在他后半段的人生,当他失去她老婆他便忘了如何去爱一个人,他有他的梦想,但他却因为他的那只脚不得放弃,就像世上的有些人一样,即使自己在生命失去某样重的东西,也不失去自己的心,他就这样漫无目的都度过他的下半生。
2019年愚人的天堂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第一个是蓝肤人,他告诉他:有人生,有人死。世界上有人在这天去世,同样的也有人在这天出生,没有人是害谁死,也没有人是被害的,蓝肤人如果没有躲开,那就是小时候的艾迪死。第二个人是小队长,他告诉他:牺牲是什么?人或许常常都在牺牲,但是未必牺牲就是好事,有时换来的回报却是空,有时的牺牲是不值得而且是没有代价的。如果艾迪没有失去一只脚,他可能已经葬生在战争的火场里了,但他也带着瘸脚过一生;第三个人露比告诉他:仇恨是什么?他从小就很怨恨他的爸爸,因为他爸爸对他不好,但其实他的仇恨越大,他的痛苦也想对越多;第四个人他的老婆玛格丽特告诉他:如何爱?就像当初他们刚结婚一样,他要他去爱一个人;最后第五个人就是他在战争中烧死的小女孩告诉他:他在人世间做了些什么?人在世一定有他存在的价值,为人服务就是他的价值。
人生总会结束。爱,没有终点。书中提到这句话,人总是会死,没有不会死的人,人虽然死了,但可以把爱留下来;生命虽然有限,但付出的爱却是无穷无尽。爱不是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流在这世上。 篇二:《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自私,似乎可以说人类的一种天性。我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我们习惯以我为中心去处理问题,然后我们越是计较自身的利益,在乎个人的得失荣辱,我们得到的往往会更少。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我们生活人群之中,也就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故事中,天堂和地狱其实没什么区别。可为什么一样的待遇和条件,天堂的人快乐幸福,而地狱的人却那么悲惨?
文章最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和谐、融洽、友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基本的态度。许多简单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之间缺乏这种态度。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例子有很多,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位同学在做练习时遇到了难题,无法解决,这时,另外几位同学过来和他一起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有一句话说得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所以,地狱里的饿鬼,因为自私,因为心里没有爱,在他们争锋抢食物的时候,也把自己推向尴尬的处境。他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善和爱的重要,也无法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需要合作协助,需要爱与温暖的社会,只有人们心间有了爱我们每个人才会快乐起来,世界才会如烟火般绚烂。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2019年愚人的天堂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天堂与地狱,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习惯于行善,善待身边的人,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善于合作与分享,你就身处天堂;完全只顾自己,不懂得先满足别人的利益,甚至以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欲望,你就身处地狱! 篇三:【超级实用】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读后感 读《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有感 张黛
这是一本收录了季羡林,林语堂,史铁生,冰心等现当代名家关于生老病死的精美散文90余篇,在凝重洗练的笔触中体味人生乐趣。
由于人生的历练和经验的不足,我还不能完全领悟名家们对生老病死的思想感悟,但是,他们面对老与死的安详和豁达令人敬畏。就如苏雪林的《当我老了的时候》所说:若人一死什么都完了,那么死是人的休息,永远的休息,我们一生在死囚牢里披枷带锁,性灵受尽了拘束,最后一刹那才有自在翱翔的机会。如此积极的面对死亡,甚至对死亡后的自由竟心生向往,不得不令人叹服。她所向往的人生终结:灵魂早洗涤清洁了,一切也更无遗撼,就这样让我徐徐化去,像晨曦里一滴露水的蒸发,像月夜—朵花的萎白枝头,像夏夜一个梦之淡然消灭其痕迹。如此诗意,如此安详,哪里有死亡的恐惧?
又如林语堂的《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的一样.认为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么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造成天堂。”“我们都相信做人总是要死的,一支烛光,总有一日要熄灭的,我认为这感觉是好的。它使我(来自: : 愚人的天堂读书笔记 )们清醒;使我们悲哀;它也使某些人感到一些诗意。此外还有一层最为重要: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过一种合 理的、真实的生活,随时使我们感悟到自己的缺点。”既点醒了我们在尘世生活的信念和乐趣所在,又道破死亡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对于生活在尘世的我们来说,总是只能感觉到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但是,想想死亡,我们就能发现,还只有尘世才是最美的天堂,至少,我们还能活着,至少,我们还能享受阳光,空气和世间万物。
当然也有名家很坦然的承认自己从小就非常恐惧死亡,就如王跃文《让死亡等待》,他“恐惧死亡却是与生俱来的,只是这种恐惧来的太早,纠缠得太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繁琐的生活和压力让他居然让他暂忘了死亡的恐惧,但是,偶然的某天翻开年轻时的照片又让他“重新想起死亡这么回事”“ 我永远走不回从前,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朝不 可预知的未来走去。未来虽说不可预知,终点的黑线其实早已画好,只等着我哪天蹒跚而至”“ 不怕死,不恨死,也不寻死。死亡同我只是有约在先的朋友,它终究会来找我的,我会乖乖儿跟它走。我现在只须从容淡泊地活着,承担些力所能及的责任,死亡就让它等在那里吧”。这就是作者从恐惧死亡到暂忘死亡再到释然看待死亡的整个过程,却是经历了大半个人生,尘世是有多少人却终生未能看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