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a. 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关于三座景观拱桥建设工程的 设计图。 b. 本标段工程现场考察情况和建设单位提供的临时用地情况。 c. 我公司以前施工过类似工程的技术经验资料和有关技术新成果 等。 d. 我公司现有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资金实力。 e. 有关国家的规定、规范、规程、本地区的操作规程和预算定额。 1.2. 编制原则
a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 程序。 b. 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 序。 c.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 工。 d. 科学地安排季节性施工,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e.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 改善劳动条
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f. 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提高工程 质量,确保安
全施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g. 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布置 施工平面图,
减少施工用地。
1.3. 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 a.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要召开多级生产、技术会议, 逐级进行交底,详细讲解其内容要求、施工关键和保证措施;责成生 产
计划部门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 责成技术部门拟订实施的技术则, 保 证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利贯彻执行。
b. 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经验证明,有了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才能顺利实 施,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才能维持。因此,必须制定和健全多项规章制 度。
c. 推行技术经济承包制
采用技术经济承包办法,把技术经济责任同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 来,便于相互监督和激励,这是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节约材料奖、 科技进步奖和优良工程综合奖等, 都是推进技术经济 承包制的有效形式。
d. 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工程开工后,要作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 工规模,这既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又能带来好的经济效果, 通过月、 旬工作计划,及时分析多种不平衡因素,综合多种施工条件,不断进 行多种专业间工种间的综合平衡。 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保证施工的节 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1.4.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3、公路养护技术规程 JTJ073— 85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 2000
5、公路路线勘测规程 JTJ061— 85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1— 94 7、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 87 8、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 JTJ053—83 9、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10、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88-96
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J202-83 15、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204-92 16、砼质量控制标准 GBJ50164-92
1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0-88 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GBJ7— 89 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1— 88
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1. 工程名称:富阳市(北之江)杭富沿江大道(道路红线外)景观工程
I标段;
2、 项目文号:富发改投资( 2009)254号; 3、 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4、 建设单位:富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沿江项目分公司; 5、 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6监理单位: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7. 工程地点:富阳市东洲街道杭富沿江大道(道路红线外)南侧;
8. 质量要求: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确保合格; 9.
工 期:施工总工期 90日历天,确保 2011年5月30日之前完工;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2.1自然条件
富阳市一年四季分明,具有温度适中、空气湿润等特点。通常为春季多风少 雨、较为干燥,常有倒春寒等冻害发生;夏季较为炎热、雨水较多,时常受台风 的影响;秋季多风,气候宜人;冬季较为寒冷、北风和西风较多,雨雪较少。年 平均温度16C,降水量1460毫米,年日照时数1995小时,无霜期231天。 2.2工程地质
(1 )地震及场地稳定性评价
根据【杭州市基岩地质图】 (1: 50000)等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地北
部约0.35公里处分布有清泉街断裂, 场地南部约1.3公里处分布有海珠断裂; 但杭州地区主要的控震、发震断裂一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均离本场地较 远。
从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杭州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 12?44级地震,多属中小型有感地震,无灾害性的强震记载。
场区已揭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大郎山组
(K2d)粉(细)砂岩和含砾细砂岩
夹砾岩,岩体差异风化作用激烈,局部中微风化岩呈交替互层分布,囊状强 风化岩发育,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第四系沉积层状分布特征明显,未见层 间错动或剧变现象。区内钻孔未发现有岩石扭曲挤压、断层破碎带、擦痕等 断裂构造踪迹;未发现溶洞、土洞、地面沉陷、坍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综合 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及岩土分布特征等资料,分析判断本工程场地是基本稳 定的。
( 2 )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 年版 ) 第 4.1.5 条有关 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选取本场地较有代表性的 ZK1 号和 ZK14 号孔按 上式进行分析计算,其结果为: ZK1号孔:v e=132.63m/s ; ZK14号孔:v se=108.17m/s , 故 场 地 属软 弱 土 , 根 据 《 建 筑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GB50011-2001)(2008 年版)表4.1.6,判定本建筑场地类别为U类。
(4) 抗震有利、不利、危险地段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 年版) ,场地建筑抗震 设防烈度为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特征周期值为 0.35s 。场地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等软弱土层 发育,且厚度较大, 易震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 年版 ) 表 4.1.1 划分场地建筑处于抗震不利地段。
2.3 水文地质
2.3.1 地下水概况
(1) 地下水位 本工程场地位于荔枝湾涌上,地面较平坦,地下水位埋深较小。勘察期
间实测钻孔地下水位埋深为
0.40?2.70米,所测地下水位受大气降雨影响
较明显。由于施工工期较短,本次观测到的地下水位不代表长期地下水位。
(2) 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条件 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性潜水和基
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以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为 主,河流侧向补给次之。场地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呈碎块状强、中等风化 岩中,主要由侧向同层渗流补给。
(3) 岩土层富水性及渗透性
① 滞水层 人工填土,层厚较大,欠压实,呈松散?稍密状,渗透性好,雨季时赋 存一定量的上层滞水。
② 隔水层
第(2-1)、(5)、(6)、(8)层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渗透 性能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
③ 含水层
第(2-2)、(3)、(4)、(7)粉细砂、中粗砂层是本场地主要含水层,水量 相对较丰富,渗透性能好,属强透水层。本场地岩层风化作用剧烈,节理裂 隙较发育,特别是碎块状强风化岩和中等风化岩,连通性较好,含较丰富的 基岩裂隙水,但分布不均匀,属中等透水层。
2.3.2地下水水质分析
现场选取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钻孔 (ZK4号和ZK9号)中水样做水质简分析 和腐蚀性试验,更详细数据可参考附录中水质简分析表。
水质分析试验综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