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资料,仅供本班同学使用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领域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建立在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一是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或永不满足的;二是经济资源即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一.欲望与需要
1.人们物质需要的无限性。欲望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需要的无限性。 需求是人们又支付能力的需要。
2.物质需要:即消费者为获得快感与满足而拥有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马斯洛安需要种类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会需要,四是尊重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在前一种层次满足后,又会产生其他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种需要同时产生。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需要的差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需要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还可将需要划分为必需品与奢侈品,同一层次的需要可有不同级别的商品与服务来满足。
4.需要的无限性:任何时候,社会中个人和组织的需要都是无限的。 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对物质的需要是无法被完全满足或者说是无限的。
5应该强调的是,我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努力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例:关于“需要”,正确的说法是( )(2003)
A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但人们的需求却是有限的。B人们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可以无限增长,因而需要是无限的。C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是相同的。D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是有限的。
例: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 A. 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B.完善社会生产关系 C.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
A提高国民生产总值B努力实现经济增长C努力满足人们的需要D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例: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弗里德曼B马斯洛C弗洛伊德D马歇尔 二.资源的稀缺性:
1.与人们需要的无限性相对应的是第二个基本事实,即用于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的资源是相对稀缺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如此。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供给也是有限的。 2.经济资源与自由取用资源
自由取用资源,如:空气、阳光,人们可以取用,无须节约与管理。
经济资源,如自来水,人们得到它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表现为资源的价格,须节约并管理这类资源。
三. 简述生产要素的种类有哪些?以及他们的所得到的报酬? 生产要素——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必要元素,他们的作用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第 1 页 共 44 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资料,仅供本班同学使用
包括:1. 土地——地租;土地包括一切进入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它的作用是提供生产加工的对象物。
2. 资本——利息;这里指的资本是实物资本而非货币资本。 3. 劳动力——工资、奖金、佣金;
4. 企业家才能(经营才能):这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它包括四项功能:一是企业家是组织其他要素进行生产的原动力;二是企业家是制定商业决策的核心;三是企业家是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的创新者;四是企业家是风险的承担者。
以上生产要素是生产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所必需的,所以称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厂商而非消费者,其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商品市场需求的大小。 例:厂房属于以下生产要素中的( ) A.土地 B.资本 C.劳动力 D.企业家才能 例:关于生产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没有影响
B.水是一种经济资源,进入生产过程后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C.职业经理人年薪中按企业效益分配的奖金是其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D.资本要素就是指厂商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金
例: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被称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基本的( ) A自然资源B生产条件C生产要素D社会供给
例: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 A.土地 B.资本 C.企业家才能 D.生活必需品 例: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A厂商B消费者C政府D劳动者 四.简述供给的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
1、所有的经济资源或生产所需的各个要素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性,稀缺性。
2、我们地球只能为生产商品与服务提供有限的资源,因而有效资源的稀缺及其引起的有效生产活动的稀缺,必然导致产出的有限,即供给的有限。
3、稀缺规律: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其两重意义:A 这种稀缺是相对的,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而是相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是稀缺的;
B 这种稀缺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 例:关于资源稀缺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当前发展水平下,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供给是有限的 B.无论任何时代,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要来说,供给都是有限的 C.在经济危机时,厂商将卖不出去的牛奶倒掉是供给有限性的例外 D.大量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劳动力要素的供给是无限的
例:当社会资源有限而人类需要无限时,人们必须( ) A.作出选择 B.选择放弃C.降低期望 D.自给自足
例:论述资源稀缺规律的内容以及解决资源稀缺的对策。 五.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稀缺之间产生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就是关于选择的科学。之所以产生选择的问题,就是因为相对于人类无线需要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怎样生产;3为谁生产;4谁做出上述决策。
例:经济学家所归纳的在经济运行中要做出选择的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在计划和市场经济体系中,它们分别是如何被回答的
六.什么是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为何凹向原点?
第 2 页 共 44 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资料,仅供本班同学使用
1、 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
的最大利益。对机会成本的经济衡量就是物品的价格。
例:小王即将大学毕业,他有三种选择:留校当老师、到外企工作、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
师。留校当老师每年收入10000元,到外企工作每年收入30000元,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每年收入3000元。他选择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的机会成本为( ) A.3000元 B.10000元 C.30000元 D.40000元
例: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称
为( ) A.选择成本 B.机会成本C.选择利益 D.机会利益
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一般为2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例: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 )
A.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B.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过程 C.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成本 D.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目的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一个问题:如果社会多生产私人产品,就必然以减少社会服务生产为代价,这就是增加私人商品的机会成本。而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即边际收益率是递减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结论:在线上的点效率最高,线内的点可能存在,线外的点不存在) 例: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靠近横轴的点比靠近纵轴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靠近纵轴的点比靠近横轴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C.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比以外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比以内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例: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选择多生产一种产品,必然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
A 生产成本是递减的B边际收益率是递减的C生产成本是递增的D边际收益率是递增的 例: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这一曲线是()
A生产曲线B选择曲线C供给曲线D生产可能性曲线 七、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是如何组织的。
生产的组织——对用于生产的要素和技术如何组合的选择,即:生产每单位商品和服务,选择哪种技术所使用的资源成本最小。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是如何组织的,这个问题包含3个问题:在不同行业间如何分配资源;在每一个行业中由什么样的企业从事生产;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技术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第一个问题是由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决定的;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在某和行业内,只有愿意并有能力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技术的企业才能持续生产。效率最高的技术就是: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下,要求生产技术能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使生产要素的组合最经济(价格合理)。 (如何生产的问题是由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市场价格机制共同作用决定的) 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决定厂商如何生产的问题是( )
A.现有资源条件和企业生产成本 B.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企业生产成本 C.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价格机制 D.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市场价格机制 八、简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
1、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 2、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占企业成本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
第 3 页 共 44 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资料,仅供本班同学使用
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成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织资本密集型企业。
例:为何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004) 例: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 )
A.资本密集型企业 B.劳动密集型企业 C.技术密集型企业 D.劳动集约型企业 九、简述商品与服务的不同分配方法?
1、在极端的政府计划经济中,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计划; 2、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产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分配。 十、价格体系如何决定产品分配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体系从两个方面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
支付能力和购买意愿的平衡问题实质上就是商品市场价格和要素市场价格的平衡问题,最终起作用的是价格体系。
例:支付能力和购买意愿的平衡问题,最终起作用的是( ) A法律体系B分配体系C生产体系D价格体系
第二章价格机制与市场
一. 需求
1.需求——在某一时间内,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商品的需要。它必须包括两个条件: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和有购买的能力。
2.需要——消费者想得到某种商品的愿望。 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
消费者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愿望是因为该商品有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种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须具备2个条件:必须有用和稀缺。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应是给他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例需求是有效的需要。它包含两个条件:消费者一是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有 A.购买的能力 B.鉴别的能力 C.议价的能力 D.储蓄的能力 二. 论述决定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是什么?
1、价格——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下降,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上升。(例外:珠宝字画、股票外汇市场的投机)
2、消费者收入——正比关系:消费者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3、相关商品价格——a.需求量与“互补品”价格反向变动(汽车和汽油);b.与“替代品”价格正向变动(大米和白面)。
4、消费者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减弱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
5、价格和供求的未来预期。如果预测将来某种商品可能涨价或短缺,则将增加对该商品目前的需求,反之,则减少目前的需求。
6、消费者的数量。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或人口的增长,市场上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需求的增加。
7、民族、制度、风俗习惯、地理区域的影响。当某个特定的民族节日来临时,人们将对某些特定的商品等有大量的需求。
8、政府政策。政府通过经济和行政政策,引导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增加或减少。 9、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很畅销的商品会变得没有市场,这往往和产品生命周期有关。
例:商品的需求量同它本身价格之间的关系,使正常的需求曲线表现为一种( )
第 4 页 共 44 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资料,仅供本班同学使用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与纵轴平行的直线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或随着价格下降而上升。这种关系即为
A.价量规律 B.供求规律 C.供给规律 D.需求规律 三、 简述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及其后果。
1.需求量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变动,是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所引起的变动,是线的移动。 需求变化的后果:
(1)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需求曲线会向右平行移动;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则向左平行移动。
(2)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曲线会向左平移,反之则向右平移;
(3)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 例:当我们得出某市对某品牌汽车的需求曲线时,需假定除哪种因素外其余均为常数( ) A.该市消费者对该品牌汽车的偏好程度 B.该品牌汽车的价格 C.该地区车辆使用费用的高低 D.该市人均收入水平
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引起需求曲线 A.向右平移 B.向左平移 C.向上平移 D.向下平移 四、 供给
供给——在某一时间内,生产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产品数量。(包括新提供的物品和已有的存货)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供应的能力。
五. 简述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 价格——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有一种正向变动关系:商品供给
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例外:劳动力、古玩字画、证券黄金)
2、相关商品价格——当某种产品的替代品涨价时,会减少种产品的供给量;当互补品涨价时,会增加这种产品的供给量。
3、生产的成本——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供给量减少。
4、生产者对外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
5、生产者的数量——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会增加产品的总供给量。 6、生产的技术水平。
六、 简述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及后果?
供给量的变动——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数学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例:下列情况中引起新建商品房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的是( ) (考过两次) A.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 B.消费者收入增加 c.租赁房屋租金上升 D.政府放宽信贷政策 例:在某一时期,国际汽油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A.OPEC组织扩大石油生产量B.原油采掘与提炼技术进步C.原油价格上升D.汽油价格上升 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因此正常的供给曲线 A向右上方倾斜B与横轴平行C向右下方倾斜D与纵轴平行
例:由于商品的数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所形成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是( )
第 5 页 共 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