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的现状和关注的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的现状和关注的问题

吴岚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

一、前言

1987年11月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学会(Society 二、精算教育(1987年—1997年)的过去和现状 1. 国内高校精算教育发展时间表:(1987年——1997of Actuaries,SoA)签订精算教育合作协议,并在1988年秋招收了国内首届精算研究生(三年制),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外国(北美)精算学会的考试中心,并于1992年秋季首次举行SoA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校精算专业系统教育的正式起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系统的精算教育是从高校的学历教育开始的,而且是从较高的硕士学历教育开始,同时,由于也伴随着建立了高校内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心,所以也可以看作在中国形成精算行(职)业的一种开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精算行(职)业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的(供大家讨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为中国的精算行(职)业打上了一种烙印: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起点、队伍年轻、与国际接轨和学科先进整齐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的保险行业或公司经营有距离,实务经验不足,与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并不是非常匹配。

无论怎样,中国的高校精算教育已有了15年以上的历史,高等学校和外界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培养的学生已成为目前中国精算实务队伍中的主力和骨干。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金融业尤其是保险行业出现了更迅猛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金融投资领域中数学方法有了深入和广泛的应用,这些都引起了国际上精算考试教育的多次大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还在进行中。目前中国精算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还是高等院校,所以,高等教育中精算专业的学历教育对我国精算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

这里,受中国精算工作委员会和第四届中国精算师年会的委托,就中国精算(高等)教育专题进行研讨。

本文首先对高校精算教育的历史(1987年—1997年)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并介绍目前的基本情况;然后,讨论近几年国际上精算教育的发展变化;随后,提出当前精算教育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最后,对高校精算教育的建设给出建议。欢迎大家参与研讨。

年)

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学会(SoA)于1987年11月签订合作协议,并在1988年秋招收了首届精算研究生,设在金融系。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北美精算学会(SoA)考试中心,并于1992年秋举行首次考试。

原湖南财经学院在本科开设精算方向,于1991年9月招收了首届精算本科生,设在保险学系。在林肯国民保险公司的资助下,在该院设立了我国第二个北美精算学会(SoA)考试中心,并于1994年举行首次考试。

1992年7月,英国精算学会、中央财经大学、鹰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由鹰星公司提供资助,在中央财经大学开展精算教育。中央财经大学于1993年招收了首届精算研究生,设在保险学系。在英国鹰星保险公司的资助下,英国精算学会(IoA)又在中央财经大学设立了考试中心,并于1994年举行了首次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从1993年开始招收精算专业方向本科生。在瑞士再保险公司的资助下,北美精算学会(SoA)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考试中心,并于1996年11月举行了首次考试。

上海财经大学于1994年秋招收了首届精算本科生,共30余人,部分学生参加了SoA资格考试。1996年停招一届后,于1997年开始在英国鹰星保险公司的资助下开始按照英国精算学会课程授课,学生全部参加IoA考试。1998年开始招收精算方向硕士生,2002年开始招收少量博士生。上海财经大学设有英国精算考点(IoA)和北美意外险精算考点(CAS)。

1994年,复旦大学在友邦保险公司的资助下,设立了友邦——复旦精算中心,中心设在数学系,采用业余培训方式培养精算人才,生源除了复旦大学本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外,还有一些来自上海其他高校和保险公司,同时,开始招收应用数学专业精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该精算考试中心是北美精算学会(SoA)设在我国的第三个考试中心,并于1995年5月举行首次考试。

1995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始招收精算方向研究生,设在数理统计系,部分学生参加了(SoA)考试。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系从1991年开始在保险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寿险和非寿险精算学等保险精算课

精算教育 精算通讯第四卷第二期

程,1997年成立保险学院后,学习精算课程的本科生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上百人,1995年开始招收保险精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8年成立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2002年成立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

1996年中山大学开始招收精算方向本科生,设在国际金融系。在友邦保险公司的资助下,北美精算师学会(SoA)在中山大学设立了考试中心,并于1996年秋季举行了首次考试。

1996年中国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精算方向本科 精算专业 开办日期 生,设在数理统计系。在友邦保险公司的资助下,北美精算师学会(SoA)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考试中心,并于1997年秋季举行了首次考试。

1997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精算方向本科生,设在金融数学系(数学科学学院),同时,开始招收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与精算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生参加SoA考试。 2. 当前的基本情况

中国内地开展精算教育的院校(截止2002年底,不完全统计)

教育形式 序号 学校 地点 所属院系 精算教师人数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 6人 数学系 保险学系 统计系 3人 保险学系 5人 金融学院保险系 精算6人 数理统计系 统计与金融系 5人 岭南学院 2-3人 金融数学系 2人 保险学院 4人 经济与金融学院 本科生 专业 人数 保险专业60人 研究生 专业 人数 精算专业 30人 1 2 3 4 南开大学 (SoA) 复旦大学 (SoA) 湖南财经大学 (SoA) 中国人民大学 (SoA) 中央财经大学 (IoA) 上海财经大学 (IoA) 华东师范大学 (SoA) 中国科技大学 (SoA) 中山大学 (SoA) 北京大学 (SoA) 西南财经大学 (日本)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财经学院) (SoA)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学院) (日本) 清华大学 (SoA、CAS) 天津 上海 长沙 北京 1988 1994 1994 1993 应用数学硕士3-6人, 培训班约30人(培训周期1.5年) 精算专业方向 20人 精算专业 5 精算专业 2003年31人, 以后每年招生 硕:12-15人/年 博:1-2人/年 概率统计 20人 5 北京 1993 6 7 8 9 上海 上海 合肥 广州 1994 1995 1996 1996 30人/年 保险学专业 40人 金融学本科生40人 主要方式业余培训 保险专业 友邦-中大精算中心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30人 保险专业 100人 应用数学专业 4-5人 精算专业 2-3人 10 北京 1997 11 成都 1998 12 西安 1998 北美考试中心 13 北京 1998 保险系 经济管理学院 2人 日本考试中心 金融学专业 20人 14 北京 2-4人 近几年,陆续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学

- 20 -

专业中开设了精算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新华

金融保险学院的硕士金融学专业中开设了保险与精算方向,重庆大学的数理学院开设了统计精算系。 3. 分析

上述基本情况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目前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的接受过精算专业方向基本训练的本科生(只有一小部分参加过精算考试,一部分直接就业)大约500-700人,研究生140人;二是目前的专职的教师人数约为30-40人。

通过简单的分析,国内目前高校精算教育的特点为:

(1)本科生教育没有明确的精算专业。精算考试主要分布在保险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统计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中。本科生课程中除各自所在的本科专业课程外,与精算相关的课程主要为利息理论与精算数学。精算本科生毕业时平均通过的考试课程为SOA前3-4门课程。精算研究生毕业时平均通过的考试课程为SoA课程前4门课程,优秀的还可以通过课程5和6之一的考试。

(2)研究生成为就业的主力。(供大家讨论) (3)博士学历教育基本为空白。

(4)业余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系统且不规范。 (5)师资与学生的比例稍有失调。

三、国际上精算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学的精算学生和刚刚进入精算业的人士对国际上(北美和英国)在2000年之前的精算考试体系是很陌生的,即使是早几年前就开始精算教育的学校,目前其学生参加的考试也是在新体制下进行的。本文不想对以前的体系过多的着墨。 1. 2000年前后新考试体系的改革情况

对于英国体系,经过一段时期广泛而集中的讨论,英国的两个精算组织做出了战略性决策,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大纲目标。新体系下的第一次考试于1999年4月举行(应用阶段和正式会员阶段),基础阶段的第一次考试于2000年4月举行。尽管这一新体系基本上与欧共体精算顾问团的核心大纲以及“国际精算学会论坛”(IFAA)的大纲内容保持一致,但估计在未来几年内还有可能做进一步的调整。以下是为基础阶段考试课程设定的调整目标:

(1) 加强数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2)拓宽基础学科的应用范围;(3) 为进入金融和经济领域提供途径;(4) 帮助精算师更好地与统计学家及金融经济学家开展交流;(5) 更加重视模型在数据和应用之间的连接作用;(6) 为决策分析提供更加有效的模型;(7) 帮助精算师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据资料;(8) 确认大学精算专业学生继续享受免考的待遇。

在基础阶段之后,需提交一份交流性质的论文,然后进入应用阶段,该阶段的教育目标如下:

(1) 学习精算计划与控制的原理(即原体系大纲中所谓的“精算内控系统”);(2) 掌握主要精算技术的实际应用;(3) 帮助精算学生理解风险的性质与评估;(4) 为核心精算技术开拓新的应用领域;(5) 帮助精算学生把握精算发展与所处文化、监管以及法律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6) 更加重视交流在精算工作的各个方面(技术性的或非技术性的)的作用。

对于北美体系,北美精算学会根据以下原则设立其新(2000年开始)的教育体系:

(1) 只测试那些涵盖精算教育基本要素的课程;(2) 为现行的教育提供严格一致的实际案例;(3) 从寿险领域扩大到所有保险领域;(4) 增加保险和养老金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模型。

对于北美体系,未来几年可能的变化(2005,国际精算学会),基础教育(Preliminary Education PE)部分应该有学校课堂教育的经历,包括以下两项:

(1) 统计数据分析基础很难用选择题考试方式进行考核;(2) 经济学和财务管理知识需要课堂教学的经历。

后基础教育(Post-Preliminary Education )部分包括:精算控制循环与金融保障系统。 2. 最突出的变化

通过分析2000年左右开始的国际精算考试教育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变化:一是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人才;(2)复合型人才;(3) (大)金融背景; (4) 实务能力;(5) 风险管理理念。二是在学习内容上,增加与金融投资、财务管理的结合。将精算看作一种整体的风险控制过程(精算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并删去:(由于计算机工具的加强)围绕

精算教育 精算通讯第四卷第二期

生命表的技术——生存模型、人口数学及数学处理方法——修匀、运筹优化、数值计算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基础与高级阶段选题的衔接部分与协调数学、经济、金融、统计各方面基础知识的关系便成了重点与难点。三是在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基础训练;另一种学习方式是借鉴MBA的培养模式:案例教学。 3. 综合分析

面对国际上这种快速的改革方式,我们的高校精算教育应该如何应对?这的确是个现实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教育的改变必须与行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即使稍有超前,但是对于精算这种应用学科来说,也不能离得太远。

分析中国当前的实际,似乎不应该太急于跟进国际的改革步骤。按照国际精算学会的方案,中国在基础阶段的教育条件还是不算落后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中国现有的有限的精算教育资源,建立高校的一般专业基础课程与精算职业考试的直接转换。

在高级阶段的教育,我们国内条件并不成熟,一方面,中国保险行业本身的经验很少,而精算师更显得年轻,所以,整个保险行业都处于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转换为适用中国的积累过程中,还没有到能够提出成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方法的阶段。这种情况下,高校内考虑精算的灵活应用培养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性的思考之后,再考虑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大改革。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而且有必要组织高校的力量跟踪和掌握国际上精算考试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和准备,并随时结合我国的情况,在适当的时机逐步的改进。

四、当前我国精算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 1. 高校精算教育的目标和定位

精算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科,自然面临着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问题。一般说来,大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它是一种渐进的、长期起作用的教育过程。高

- 22 -

校的精算教育应该是精算职业发展的基石和源泉,它以有形的(学生、教材等)和无形的(冷静地思考、学术上系统的可能是超前的研究)方式对精算这个行业发挥作用。

从大的方面讲,高校精算教育有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对精算学科体系的考量,组织对精算专业和精算相关学科理论的研究,配合对行业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开发。培育和发展精算学科,这些都是长远的目标。二是对相关行业(保险、金融其他领域)的精算专业知识的教育。这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三是培养或帮助培训各个层面的精算专业人员,这是当前必须随时完成的任务。四是利用我们与国际精算各界(教育、研究和实务)的接触,为业界关心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 高校精算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精算专业(尤其是本科生阶段)归口多样化。按照教育部的专业划分标准,不知该把精算划归哪个专业之下。从精算学的本质属性来说,应归属于保险。

从精算资格考试和培训内容来说,前2-3年内的课程主要是数理和精算数学基础内容,而现阶段各高校的本科精算教学大都是针对这部分内容的。

精算教育归于什么专业并不重要,但可以形成共识的是:精算学是跨学科的综合边缘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和交流有很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理解现实问题,有能力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并有效地实施这些解决方案。

作为完整的精算专业至少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基础知识。精算运用的环境离不开经济和金融活动,与此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知识、高等数学基础和保险原理等都应成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这部分是精算学生的基本功,可能也是高校教育比职业考试体系更能够发挥作用的部分之一。

(2)基本技能。这是高等学校应用学科应该共同考虑的部分。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能力的培养,那就是有形的与无形的,有形的包括:数据处理、文字表达、沟通等几方面,无形的包括:做事负责、

系统、严谨、有章法等几个方面。

“在知识积累的初始阶段,知道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更重要。那些基本但却能受益终身的能力,如找寻、收集信息和学习的能力,文字表述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培养应成为高等教育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1

(3)专业知识。包括数理统计、概率论、建模的基本数理方法以及其他与精算结合的模型等。

(4)专业技术。指为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而作的能力训练,包括掌握电子技术等基本手段,运用基本精算技术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有选择性的作实践运用以及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有益尝试等。

(5)职业观的培养。包括精算职业人员的责任和基础品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6)各种技术的融会贯通能力。作为风险管理的成本控制的核心技术的运用者,精算人员应了解并开拓可以运用这门技术解决问题的各个领域。 3. 高校精算教育与精算师职业考试的关系。

这里从两个角度讨论高校精算学历教育与精算师资格考试的关系。从学习内容上看,精算教育在坚持系统和完整的原则下,应该尽可能多地融入考试要求的内容。从时间安排看,学历教育是基本和必须保证的,一方面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和品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选择留有余地。考试应该是业余的,是一种确定职业目标后的必经过程。

4. 高校精算教育与保险业界的关系。

基于精算的应用性,必须强调教育与业界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建立业界专家大学聘用制度和大学教师业界兼职制度,特别强调大学教师参与业界具体问题的研究。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强调大学与业界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共同责任和一致的目标。

五、对高校精算教育建设的建议

鉴于精算学科的特殊性,高校的精算教育不可能与外界脱离,对高校精算教育建设的建议也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

1

包虹剑 关于我国精算教育及其方向的探讨 中国保险网

2001年10月25日

对外界的建议有以下几条,一是在组织方面,在中国精算工作委员会下设立“高等院校精算教育工作组”。这样可以一方面实现高校精算教育资源的联合和教育体系的整体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把教育界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沟通。二是在经济方面,建立中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基金,资助优秀学生、教师开展(精算教育)研究。三是帮助进行中的中国精算师考试制度建设,中国精算师考试建设(体系设计、教材、出题)应该考虑来自业界和高等院校两个方面的声音和力量。

对我们自身的建议也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摸索和建立精算专业(可以先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方案;二是相关的教材建设;三是建立研究工作的良好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互相的沟通、分享和互助。逐步明晰各自的研究重点和擅长之处,优势互补;四是帮助精算学生之间的交流,成立高校精算学生联谊会。 六、总结

中国高校的精算教育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在中国保险业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精算只是刚刚经历了被业界和学术界基本了解和认可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中国保险业,在未来的十年和二十年间,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无可限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这个旺盛的成长期中,精算职业以及高校的精算教育必然会比过去的十几年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说,目前中国高校的精算教育与国际水平并没有显著的不可逾越的差距,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更多的面向中国的保险实务,做一些基础和扎实的建设性工作,使得精算在中国的保险业发展中真正起到核心和基石的作用。

(致谢:本文的写作得到以下各位老师的

大力协助,周伏平、王晓军、李晓林、吴之强、申曙光、李秀芳、卓志、陈滔、许谨良、谢志刚。) 下午1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我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的现状和关注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的现状和关注的问题吴岚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一、前言1987年11月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学会(Society二、精算教育(1987年—1997年)的过去和现状1.国内高校精算教育发展时间表:(1987年——1997o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j6j82cb6p6vudb8bhn079ew80o9bl00se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