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科 室 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 性 别 年 龄 住 院 号 床 号 临床诊断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放于近耳处(屈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否收缩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触知胸大肌收缩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肌共判定 ____侧 不充分(无) 检查日期 序体号位 1 2 3 项目 对应分期 Ⅰ 0 () 联合反应(胸大肌) 充分(有) ( 不充分(无) Ⅱ1 2 仰卧位 随意肌收)缩胸大伸肌共同运动屈肌共同运动 )( 充分(有) 不可能 不充分 耳-乳头 乳头-脐 脐以下 完全伸展 不可能 不可充能 分 充 0-脐 脐-乳头 乳头以上 4 5可 能 充分 坐4 位 .
. 同运动型)。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部位 分 与耳同高 坐5 位 6 部分分离运动 坐位 部分分离运动 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是否达到背部脊柱正中线附近5cm以,注意躯干不要有大的移动 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注意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的水平收,外展保持在±10°以) 不可能 不充分 充 分 达到体侧 过体侧但不充分 距脊柱5cm以 (7 可能 不可能 不 充 分 充 分 5~25° 30~55° 60~90° 可能 序体项号 位 目 部分坐分7 位 离运动 开始体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 肘不靠体侧 靠体侧但前臂不旋前 充前臂可保持中分 立位 可旋前5~45° 充旋前50~85° 分 旋前90° 不可能 不充分 充分 5~25° 30~55° 60~85° 90° Ⅳ Ⅴ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向下)。将肘紧靠体侧不要离开(靠不上者不合格),肘屈曲保持在90°±10°的围 ()7 8 伸肘位,将上肢向分侧方水平外展。注坐离8 意上肢水平屈曲不位 运得超出20°,屈肘动 不超出20° .
()9 10 11 . 不充分 上肢上举,肘弯曲分不超过20°,尽量坐离9 从前方上举,上肢位 运向侧方外展不超过动 30° 0~85° 90~125° 130~155° 160~175° 充分 180° 肘伸展位,肩屈曲,分 前臂旋后(手掌向1离坐上),肘弯曲不超0 运位 过20°,肩关节屈动 曲超过60° 不能向前方上提 不充能上提但前臂旋前 分 能保持中立位 旋后5~45° Ⅵ充旋后50~85° 分 旋后90° 需时间 健侧 患侧 速1坐度1 位 检查 指尖触肩做快速上举动作,测量反复10次所需时间。上举时,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屈曲130°以上(先测量健侧)。判定:患侧所需时间为健侧的1.5倍以下为充分 不健侧2倍以上 充分 健侧1.5~2倍 充健侧1.5倍以下 分 ()12
.
.
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
科室 序体项号 位 目 性别 病床 年龄 临床诊断 住院号 检查日期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将健侧下肢稍外展,对抗徒手阻力将使下肢收。观察患侧下肢有无收动作或收肌群收缩(Raimiste现象) 判定 ____侧 不充分(无) 分期对应Brunnstrom 1 联仰合卧反位 应 ()Ⅰ 0 充分(有) 令患侧下肢收,触知收肌群的收缩 不充分(无) 充分 50°~ Ⅱ1 2 ()2 随仰意卧收位 缩 充分(有) 不可能 不充分 充分 90-50° 45-25° 20-5° 0° ⅣⅢ3 开始肢位:屈膝90° 伸检查动作:令“伸患侧腿”,观肌察有无随意动作及伸膝程度 仰共卧同位 运动 屈肌仰共卧同位 运动 开始肢位:髋伸展(0-20°) 观察动作:令“屈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其程度 可能 (3 4 5 6 不可能 不充分 充分 5-40° 45-85° 90°~ ) 4 可能 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屈曲,观察髋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不得超过20° 不可能 不充分 5-25° 30-45° 5 部分仰分卧离位 运动 ()7 8 . .
序号 体项位 目 部分坐分位 离运动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开始肢位;坐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使脚在地板上滑动,同时屈膝100°以上,要使髋关节保持屈曲60-90°,足跟不得离开地面 判定 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不可能 不 充分 充分 可能, 但在跖屈围 背屈5°以上 不可能 不 充分 充分 分坐离位 运动 取屈膝位,观察髋关节旋角度,髋关节屈曲60-90°,使大腿保持水平,屈膝90±10° 检查同10的动作,取屈膝位,髋关节从中间位旋10次,记录所需时间(旋要在20°以上,其他条件与检查10相同),先测健侧 不可能 不 充分 充分 需 时 间 不 充 分 充分 旋5-15° 旋20°~ 健侧 患侧 健侧的2倍以上 健侧的1.5-2倍 健侧的1.5倍 以下 Ⅵ可能, 但在跖屈围 背屈5°以上 6 ( Ⅳ7 8 7 8 部分足跟着地使踝关节背坐分屈,背屈5°以上为位 离充分 运动 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分作 仰离卧运位 动 分坐离位 运动 观察踝关节有无背屈动作及其程度,髋关节屈曲60-90°,膝屈曲不超过20° ) Ⅴ (9 10 119 ) 10 11 速坐度位 测定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