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属性、内容;同时讲述了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防火墙等,以及关于系统更新与系统还原的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概述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资源免受破坏、替换、盗窃或丢失。信息安全在信息社会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使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存储介质、网络设备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毁坏、更改、盗窃、泄露;同时,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 2.信息安全基本属性
计算机信息安全有4个基本属性,分别是: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又称不可否认性),其含义分别如下:
① 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② 完整性是防止对信息的不当删除、修改、伪造、插入等破坏。 ③ 有效性(又称为可用性和可靠性),是要求信息和系统资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服务,而且授权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他所喜爱的格式存取和访问资源。 ④ 不可抵赖性是指通信双方对其收发过的信息均不可抵赖。
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而言,除了保密性、完整性、有用性、不可抵赖性,还需要考虑可控性。所谓可控性是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可控制能力。 3.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
信息安全包括了信息本身安全、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三个方面。
信息本身的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地或偶然地非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的系统辨识、控制。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
物理安全(又称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主机、计算机的网络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如传输介质、存储介质)等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运行安全是指为保障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和不可抵赖性而采用的技术措施称为信息安全技术。下面将给予扼要的介绍。 1.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
(1)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是对计算机用户或使用网络的终端用户进行识别的验证,它对于开放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身份验证包含识别和验证两个部分,识别是对用户声称的标志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条件;验证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其验证的方法有口令、信物及人类生物特征等。
口令验证身份的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验证方式,因此使用的场合比较多,例如登录授权系统查询信息,通过银行卡取款等都使用口令进行身份验证。但口令验证身份的安全性不够高,一旦口令泄露则任何人都可以假冒。口令可能会通过以下途径受到攻击:在输入口令时被人偷看;被口令破解程序破解;被网络分析工具或其他工具窃听等。
(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对信息系统资源的访问范围以及方式进行限制策略。访问控制的目的是决定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访问这些资源时所具备的权限。这里的权限是指浏览数据、读取数据,更改数据,运行数据的权限。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
访问控制有两个重要的过程:
① 通过“鉴别”来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
② 通过“授权”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级别。 根据实现的技术不同,访问控制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 强制访问控制; ② 自主访问控制;
③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访问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 网络访问控制
② 主机、操作系统访问控制; ③ 应用程序访问控制。 (3)数据加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量的数据在网上传输,为了保证重要数据在网上传输时不被窃取和篡改,就有必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所谓数据加密就是将被传输的数据转换成表面杂乱无章的数据,只有合法的接收者通过“密钥”才能恢复数据的本来面目,而对于非法用户来说,即使窃取数据也无法读懂。我们把没有加密的原始数据叫明文,将加密以后的数据称为密文,把明文向密文的转化称为加密,加密的逆过程叫做解密。
(a)单钥密码体制:传统的加密技术以数据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使用相同的密钥为基础,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称为单钥密码体制。发送方用该密钥对发送消息进行加密,而接收方再用相同的密钥对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单钥密码体制的优缺点看p.291。
(b)双钥密码体制
这种技术使用一对密钥,分别称为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是可以让其他用户知道的,而私有密钥是保密的。数据在传输之前用接收者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接收者则用自己的私有密钥进行解密。 2.防火墙
防火墙(FireWall)这个名称来源于建筑行业,现在被借用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上,是指为了防止被非法访问而设置的“屏障”。放火墙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由两者结合而成。目前,防火墙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图8-1所示是一个防火墙示意图。
(1)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是指一种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实施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组件的集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种被放置在自己的计算机与外界网络之间的防御系统。从网络发往计算机的所有数据都要经过它的判断处理后,才会决定能不能把这些数据交给计算机,一旦发现有害数据,防火墙就会拦截下来,实现对计算机的保护功能。
防火墙也是一种将内部网与外部网(即Internet)分开的隔离技术。 (2)防火墙的功能
? 过滤非安全网络访问 具体内容看书p.293 ? 限制网络访问 具体内容看书p.293 ? 网络访问审计
? 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通过利用放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对外网而言被隔离的网段是不可见的。 (3)防火墙的分类
按照防火墙实现的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防火墙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过滤型防火墙(看书p.293) (2)代理型防火墙(看书p.293)
(3)检测型防火墙(看书p.293) (4)个人型防火墙(看书p.293)
3.防火墙系统更新与系统还原 (1)系统更新
任何操作系统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所谓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就为病毒或其他攻击提供了条件。Windows操作系统当然也存在着漏洞。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最新病毒和其他安全威胁对计算机的攻击,微软公司建立了Windows Update网站,用户通过访问该网站可以免费地获得更新软件包,自动安装后可使自己的计算机系统更安全、更稳定。
如果需要更新系统,可以直接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在Windows访问该网站的途径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单击“开始”菜单→“Windows Update”连接到微软的更新站点进行更新。
对于一般的用户更愿意使用Windows提供的“自动更新”服务,“自动更新”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 单击“开始”菜单→“控制面板”→“自动更新”(或者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安全中心”,即可找到“自动更新”项),弹出“自动更新”对话框,如书上p.294图所示。
② 选择“自动(推荐)”单选项。 ③ 在“自动下载推荐的更新,并安装它们”对应处,选择希望Windows安装更新的日期和时间(如图中日期为“每天”,时间为3点钟)。
④ 单击“确定”按钮确认设置。 (2)系统还原
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如果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受到影响或者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使用Windows中的“系统还原”来撤消对计算机有害更改并还原它的设置和性能。系统还原是指利用“系统还原”工具将计算机系统恢复到一个较早时间(称为还原点)的设置,而不会丢失用户最近的工作。
(1)还原点的创建:还原点可由计算机自动创建或用户手动创建。创建手动还原点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单击“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命令,打开“欢迎使用系统还原”对话框,如图8-3所示选择“创建一个还原点”单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
② 打开“创建一个还原点”对话框,可在“还原点描述”文本框中输入还原点的描述(如书上p.295图所示),“系统还原”会自动将创建该“还原点”的日期和时间添加到此名称中。
③ 单击“创建”按钮,这时就会创建一个新的还原点。 (2)系统还原设置
如果在系统发生故障之前,用户已经创建了一个还原点,那么,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用户就可以利用创建“还原点”,将系统还原到原来的某个状态。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 单击“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命令,打开“欢迎使用系统还原”窗口。如书上p.296图所示。
② 选择“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选择一个还原点”对话框,如图8-5所示。
③ 在该对话框中用户可选择一个还原点,左侧的日历中以黑体显示的日期是所有还原点可用的日期,用户可以单击黑体的日期来选择还原点。
还原点有以下3种类型:它们分别是手动还原点,是指用户自己创建的还原点;系统检查点,是计算机自动创建的计划好的还原点;安装还原点:是指在特定的程序安装时系统自动创建的还原点。
④ 当用户选择一个还原点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确认还原点选择”对话框,确认之前建议先保存并关闭所有打开的程序。用户确认后计算机开始收集关于所选择的还原点的信息,收集完后屏幕将出现一个“系统还原”对话框,显示了正在还原文件的进度。注意,此时不能强行关机。
⑤ 计算机重启以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系统还原。 “系统还原”不会替代卸载程序的过程。要完全删除某一程序所安装的文件,则必须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或程序自带的卸载程序来删除程序。
现在来思考一些问题,考试时常出现。
问题1:计算机信息安全属性不包括______。
A.可靠性 B.语义正确性 C.保密性 D.完整性
(看书上如何说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有这几个属性,分别是: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又称不可否认性)。
问题2: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的攻击是______。
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 D.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如何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完整性是防止对信息的不当删除、修改、伪造、插入等破坏。) 问题3: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插入等破坏的属性指的是____。
A.保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可靠性 问题4:下列情况中,破坏数据的保密性的攻击是_______。
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 D.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如何定义数据的保密性?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问题5:通信双方对其收、发过的信息均不可抵赖的特性指的是______。
A.保密性 B.不可抵赖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