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传染病及其预防》展示课评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染病及其预防》展示课评课稿

感谢县教研室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的这四节生物展示课,可以说既是我县前段“课改”工作的展示回顾,也为我们交流及今后的“课改”提供了蓝本。下面就思源学校闫云河老师展示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课谈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传染病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传染病,有哪些特点,如何传播,采取哪些控制措施。这些知识对于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闫老师这节课采用了信息技术与实务课堂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闫老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定位了该节内容的教学任务,而且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立教学的重难点。目标定位不仅体现了学科的教学功能,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体现了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科学意识等,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具体分析略)

1、首先分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传染病,区分常见的传染病;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并结合生活实例,找出预防的措施;

3、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和关心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让学生可以正确对待传染病人,处理好与传染病人的关系。

二、内容安排有序

遵循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沿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哪些特点,如何传播,怎么预防这条知识主线展开,质疑提问层层推进,有梯度。

三、课堂结构合理

其课堂结构可以归纳为: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小结、检测反馈和运用知识等几个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H7N9禽流感的新闻,然后问:H7N9禽流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你知道如何预防吗?这样自

然地把学生带到一个求知的领域,开始本节课的教学。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达到学习基本知识,落实了目标。

3、合作探究。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传染病的病原体,流行环节,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老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讨论、分析熟悉的传染病,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具体实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也达到了“授之以渔”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检测反馈、提升能力。从教学控制论的角度,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检测反馈”既可以让教师对教与学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升能力”更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成败不应只看你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看学生能运用多少知识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也许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力求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学生的“活知识”。

四、思想方法优化

闫老师这一节课无论是在教学思想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我个人认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整节课闫老师都激情饱满,教态亲切,始终面带微笑,大大地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教学双边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亲和作用;同时自始至终注重了教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兴趣不再仅仅是教学的手段,而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目的。闫老师通过营造氛围诱发兴趣、质疑问难激发兴趣、调动参与保持兴趣(如奖励、让学生上台表演等),以及利用知识本身强化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本节课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体现了课程内容呈现的多样性,有探究性活动、课前查阅资料、课上的讨论、合作、交流、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小组竞赛等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专家认为:“主动的学习者是成功的学习者”。探究学习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在许多国家这一方法被认为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有效方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探究性学习创设了情境,如各小组对流行性感冒和肝炎的分析、讨论、交流,关注“禽流感”等社会热点问题,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4、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 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在教学中,学生能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讲5分钟能会的,不讲6分钟。他说:“一个当老师的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学生的体质就会下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还给学生,把创造可能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5、体现了教与学的新方式: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整堂课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一主线,从学生的座次安排、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并引入竞争机制,让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不是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映,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在“热闹”中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闹”中有“静”,“忙”而“不乱”。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

6、运用了信息技术新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多媒体知识的大容量性;具有真实性;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益。

总之,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生物课改的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来的,由学生说出,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由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节体现新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及教学观的成功的课。

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这节课也存在瘕疵,现提几点建议供闫老师及同仁参考。

《传染病及其预防》展示课评课稿

《传染病及其预防》展示课评课稿感谢县教研室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的这四节生物展示课,可以说既是我县前段“课改”工作的展示回顾,也为我们交流及今后的“课改”提供了蓝本。下面就思源学校闫云河老师展示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课谈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传染病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什么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ivt408xse4vbt01gdv99bpag891bi0042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