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 II 版)(环办〔2014〕90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办〔2014〕118号) 司法鉴定文书格式(司发通〔2016〕112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资料word ..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eco-environmental damage
指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 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 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
生态环境损害 eco-environmental damage
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 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生态系统服务 ecosystem service
指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的惠益。
生态环境基线 eco-environmental baseline
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未发生时,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状态。
期间损害 interim damage
指生态环境损害开始发生至生态环境恢复到基线的期间,生态系统向公众或其他生态系 统提供服务的丧失或减少。
资料word ..
生态环境恢复 eco-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采取各项必要的、合理的措施将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恢 复至基线水平,同时补偿期间损害。按照恢复目标和阶段不同,生态环境恢复可包括基本恢 复、补偿性恢复和补充性恢复。
基本恢复 primary restoration
指采取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恢复至基线水平。
补偿性恢复 compensatory restoration
指采取各项恢复措施,补偿生态环境期间损害。
补充性恢复 complementary restoration
指基本恢复或补偿性恢复不能完全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及生态服务时,采取各项弥补性 的恢复措施,使生态环境及生态服务恢复到基线水平。
永久性损害 permanent damage
指受损生态环境及其功能难以恢复,其向公众或其它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完全丧 失。
4 总则
资料word ..
4.1 鉴定评估原则
4.1.1 合法合规原则
鉴定评估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南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鉴定评估报告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南规定的程序、结构及内容要求。禁止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
4.1.2 科学合理原则
鉴定评估工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鉴定评估工作方案中应包含严格 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4.1.3 独立客观原则
鉴定评估机构及鉴定人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客观地开展鉴定评估,不受 鉴定评估委托方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4.2 鉴定评估内容
4.2.1 鉴定评估范围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时间范围以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发生日期为起点,持 续到受损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恢复至基线为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空间范围 的确定可以综合利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遥感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依据污染物的迁移 扩散范围或破坏生态行为的影响范围确定。 4.2.2 鉴定评估内容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环境 损害 资
料word ..
情况;鉴定污染物性质;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性质、类型、范围和程度;计算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筛选并给出推荐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案,计算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
4.3 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包括鉴定评估准备、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因果关系分析、生 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报告编制和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鉴定评 估实践中,应根据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开展相应的工作,可根据鉴定委托事项适当简化工作程序。必要时,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基本工作程序见图 1。
4.3.1 鉴定评估准备
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踏勘、座谈走访、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污染环境 和破坏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环境损害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内 容和范围,筛选特征污染物、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编制鉴定评估工作方案。 4.3.2 损害调查确认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环境 损害状况调查或相关资料收集。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应编制调查方案,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的目标、内容、方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并进行专家论证。 4.3.3 因果关系分析
基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和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的调查结果,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 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4.3.4 损害实物量化
对比受损生态环境状况与基线的差异,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计算生态环境 损害实物量。
资料word ..
4.3.5 损害价值量化
选择替代等值分析方法,编制并比选生态环境恢复方案,估算恢复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或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