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工程领袖人才培养”计划实践过程的探索
李智,华伟 (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摘要:文章结合我校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创新项目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工程领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造就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本文探索了从大学生创新项目前期宣传、选题、项目实施管理等全过程各个环节,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以教师科研项目为研究对象创新,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定期检查、答疑,增强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6(000)017 【总页数】2
【关键词】工程领袖;科研课题;项目实施
大学阶段是本科生由理论学习向社会实践转型的关键过渡期。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这种过渡的转折点,传统的偏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高校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1,2]。同时,我校也同步实施了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其中本科生“工程领袖计划”项目是近年推出的一个新举措。该项目的实施依托我校“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旨在培养一批面向未来的具有勇于冒险、敢想敢干、百折不挠等创新品格的领袖人才。该计划项目要求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笔者至
该项目2014年实施以来,前后担任了多个团队的指导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本文以项目实践过程为例,做了如下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做好项目前期宣传和动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年3月份是各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集中申报期,我院“领袖人才培养”计划一般是从上个学期末就开始着手布局,开展宣传与动员工作,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校园宣传栏、海报、报告会等途径向同学们宣传介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今年我校利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推广,比如微信、微博平台,这种极具亲和力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平时不怎么关注传统海报方式的学生及时了解到了项目信息,学生们对这一举措评价甚高。同时我们组织并召开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动员大会,向学生传达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此时,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可能的创新项目并开始主动地联系指导老师。
二、选题聚焦学科前沿,结合教师科研课题
选题是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首要工作,是项目能否立项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决定创新性实验能否开展实施[3]。应该综合考虑到有创新性,能解决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有条件实施,能在规定时间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达到到巩固、加深、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学生受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无法完成自主选题,所以在项目实施初期,我校鼓励由副教授或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项目进行申报,下面结合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实际说说我对项目选题的看法。
以目前较为流行的物联网技术为例,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很广,要在有限的教
学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讲授,并让学生理解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的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并把尚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指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以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驾驶,车载设备互通,工厂货运调度管理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应用案例,这些课题能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科研的大学生,完全由他们设计并实施实验项目是不可行的。很多时候他们有很好的想法,但自己实施时却无从下手,这可能使学生萌发的兴趣消失,甚至已申报成功的项目实验过程中断或想当然地进行,导致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引伸出一些难度及工作量适中的小课题,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笔者所在实验室团队主要从事物联网感知算法的研究,把这些算法应用到实际的场景,无论对于参与项目的本科生还是做理论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本次申请成功的国家级项目智能WIFI一体化路灯,以及省级项目单像素红外短波相机的开发与模型研制,非常贴近实际,技术上可行,研发成本在可控范围以内,学生们也积极踊跃参与。
三、优秀团队的选拔与组建
经过两年摸索,团队的组建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电子信息学院大三~大四在读本科生,培养周期1.5~2年。 2.从申报学生中选拔50人,每5人组成一个小组。 3.按小组进入培养单位,建立本—硕—博—导培养团队。
4.培养单位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依托,制定项目训练方案,培养学生工程领袖潜质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