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
1.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1分)
A. 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 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 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分评语:
2. 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1分)
A. 垄断消灭了竞争
B. 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 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 垄断缓和了竞争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分评语:
3. 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1分)
A. 大股东 B. 资本家 C. 高级职业经理 D. 中产阶级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分评语:
4.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分评语:
5.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1分)
(1分)
()
(
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分评语:
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1分)
7. 爱因斯坦指出: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分评语: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1分)
”,这说明()(1分)
A. 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分评语:
9. 空想社会主义 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A. 科学的品格 B. 实践的力量 C. 现实的意义
D. 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0.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 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1分)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但不具备()(1分)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2.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 6个国家的1200 分)
A. 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 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 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 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3. 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1分)
A. 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 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C. 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 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4.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这是指()(1分)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考生答案:A
()(1 分)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1(
★考生得分:0分评语:
15.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1分)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7.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 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 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分评语: 1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分)
()(1分)
()(1分)
1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1分)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