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林营造技术
摘要 经济林木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需要有效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林木产业随之不断发展更新中。而针对经济林营造来说,就其生产过程而言,涉及了规划、造林地的选择、整地、植苗造林、林木培育等多个环节。经济林具有果树生产的特点。因此,对经济林的营造,必须要有比其他林种更严格的专业技术要求,对此,本文就经济林营造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实现预期经济目的。
关键词 经济林;营造技术;分析
前言
经济林,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林价效益。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经济目的,需要加强对经济林营造的严格技术要求。
1 经济林的作用分析
1.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发展经济林生产,利用土地,开发和建设山区、丘陵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村脱贫致富。我国的幅员辽阔,山地面积相对较大,且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大面积宜林山地、草原、沙荒和盐碱地。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因地制宜地栽培各种经济林木,充分发挥山区、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和经济林资源优势,同时能够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经济效益显著。
1.2 发挥立体农业优势,进而增加经济效益
发展经济林,充分发挥多种经营的立体农业优势,合理利用土地与劳力。经济林生产除与其他林种一样起到绿化作用外,在栽培上能够利用荒山荒地成片种植;针对经济林木的适应性强,具有耐瘠薄、耐水湿、耐干旱、耐盐碱等特性,因而保收较易;同时经济林能够部分地解决“四料”(木料、肥料、燃料、饲料)。
此外,经济林其能够实现一年种植,且多年受益。
2 经济林营造技术的概述分析
2.1 树种、品种选择的标准和原则
经济林栽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的产品,同时要求年年丰产,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国民经济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需要。因而,必须在已有的经济林树种中选择优良的经济林品种,从而能够取代那些产量低、品质差的品种。对于经济林来说,一般的造林技术中的适地适树原则已不能满足要求,只有在适地适树基础
上实现良种化,才是经济林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出路。(1)针对优良树种的标准选择方面。选择具备丰产性,其树形、发枝、开花、结果(含隔年结果)等,必须构成丰产的性状的优良树种。如:产树皮的需要综合考虑树皮产量及性状,耐剥性等;产油脂的需要综合考虑种实产量和出油率;产干果的需要综合考虑每株树的单产、个头大小、味道好坏、含糖量高低、色泽明暗等。其次具备抗逆性,从而能够适应干旱、半干旱区恶劣的环境条件,对干旱、高温、风沙及低湿、低温、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2) 针对优良品种的原则遵循方面。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不少经济树种已是品种繁多,产量、质量多数偏低。如:我国北方核桃品种达360多个,枣300多个。但有更多的品种仍需要去发掘和培育。因此,必须掌握如下优良品种选择原则[1]:
选择本地适应性和适栽性最好的当家品种;按照严格的引种程序和要求,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所选良种要早、中、晚熟品种兼而有之,以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优良经济林基地的建立,必须通过良种优树、嫁接苗栽植的途径来实现;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与所选树种密切相关的造林地的立地环境特征,对立地条件与林木生长发育间的关系做出恰当的估计和预测,使所选树种能够较好地适应造林地环境,以实现或产生树种与环境间相互协调的良好效果。
2.2 科学选址,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使栽植的经济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其生产力,实现在该立地及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较高质量和产量水平。
(1)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
选择适合与某种立地条件的树种在其上进行造林,或是确定了某一树种选择适当的立地条件,按不同立地类型,因地制宜,实行点、带、片、网、乔、灌、草配置方式,构成了经济林体系合理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提升环境质量,使所栽植的树种、品种优良性状得以充分表现。
(2)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
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相互适应,如:通过育种工作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适应在寒冷干旱或盐淸化的造林地上生长;通过整地、施肥、土壤管理等技术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2.3 树种品种选择和配置分析
(1)品种的区域化、良种化和商品化
品种区域化,有利于促进良种化。在良种化的前提下营造商品林,进而促进
品种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因此,区域化、良种化和商品化,是经济林生产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方向。
(2)树种和品种的配置方面
树种和品种的配置,主要是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林地的经营目标等条件来决定。林地的地理环境条件越单纯,树种和品种的配置越容易。肥水条件良好的地段,有利于配置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而在比较干旱瘠薄的地段,则应该配置山杏、枣等树种。在同一小区内,最好配置同一树种或品种,因对生长条件的要求相近,便于在一個小区内采取相同的管理措施。
3 经济林营造技术措施分析
3.1 根据经济树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合适栽培措施
经济树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主要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幼苗,生成大树,开花结果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在过程中受其遗传基因所控制,同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树木处于不断内外矛盾关系中。因而需要通过栽培措施来调节这些矛盾,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
3.2 结合区域实际,发展多品种经济形式
我国经济林栽培历史很长,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经济林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幼年树早期丰产,成龄树高产、稳产、优质。为了实现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的需要,经济林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良种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林栽培中应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同时需要发挥多种经营的主体农业优势,扩大经济林的栽培面积,考虑优势树种和主栽品种。
4 结束语
总之,加快发展经济林木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发展好经济林产业是促进我国环境与社会生活和谐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乃燕,陈国臣,王东雪,等.广西经济林良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04-206.